肺咯血中医治疗方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肺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组织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咳血”“嗽血”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肺,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肺络受损,血溢脉外,临床治疗需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证型包括风热犯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等,现将各证型对应的中医治疗方剂详述如下。

肺咯血中医治疗方剂

风热犯肺证

病因病机:外感风热燥邪,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热伤肺络,血溢脉外。
临床表现:咳嗽痰黄,痰中带血或咯血鲜红,伴口干鼻燥,身热,微恶风寒,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代表方剂:桑杏汤
组成:桑叶9g,杏仁9g,沙参15g,象贝母9g,香豉6g,栀皮6g,梨皮15g。
功效:疏风清热,润肺止咳。
主治:风热伤肺,咳嗽痰中带血。
加减应用:若热毒较盛,咯血量多,加黄芩12g、石膏30g(先煎)以清泻肺热;燥伤肺络明显,加白茅根30g、侧柏叶15g以凉血止血;咳甚加枇杷叶9g、前胡9g以降气止咳。

肝火犯肺证

病因病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逆犯肺,损伤肺络。
临床表现: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咯血鲜红,甚则纯血鲜红,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代表方剂:泻白散合黛蛤散
组成:桑白皮15g,地骨皮12g,甘草6g,粳米9g,青黛3g(包煎),蛤粉12g。
功效:清肝泻肺,降火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咯血。
加减应用:若肝火旺盛,加龙胆草9g、黄芩12g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咯血量多,加三七粉3g(冲服)、白及9g以化瘀止血;胸胁胀痛明显,加郁金9g、川楝子9g以疏肝理气。

阴虚火旺证

病因病机:久病耗伤阴津,或劳倦过度,或热病后期,导致阴虚火旺,虚火灼伤肺络。
临床表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血色鲜红,伴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15g,生地15g,熟地15g,当归9g,白芍12g,甘草6g,桔梗6g,玄参12g,贝母9g,麦冬12g。
功效:滋阴降火,止咳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之咯血。
加减应用:若潮热盗汗甚,加地骨皮12g、银柴胡9g以清虚热;咯血量多,加白茅根30g、茜草12g以凉血止血;咳甚加百部12g、枇杷叶9g以润肺止咳。

肺咯血中医治疗方剂

气虚不摄证

病因病机:久病咳喘,劳倦过度,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
临床表现:咯血色淡红,反复发作,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㿠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代表方剂:归脾汤
组成:白术9g,茯苓12g,黄芪15g,龙眼肉9g,酸枣仁12g,人参6g(或党参15g),木香6g,炙甘草6g,当归9g,远志6g。
功效: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主治:气虚不能摄血之咯血。
加减应用:若血虚明显,加阿胶9g(烊化)、何首乌12g以养血止血;阳虚畏寒,加炮姜6g、附子9g(先煎)以温阳摄血;咳甚加紫菀9g、款冬花9g以化痰止咳。

其他常用止血方剂与单方验方

除上述辨证方剂外,临床还常根据咯血情况选用止血药物,如:

  • 三七粉:3g冲服,化瘀止血,适用于各型咯血,尤其对瘀血阻络者效佳。
  • 白及粉:3g冲服,收敛止血,适用于肺络破损咯血,常与三七粉同用。
  • 仙鹤草30g:煎服,收敛止血,兼补虚,适用于咯血日久、体质虚弱者。
  • 十灰散:凉血止血,适用于咯血量多、势急者,可内服或为末吹鼻。

各证型治疗方剂简表

证型 代表方剂 主要组成 功效 主症特点
风热犯肺 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贝母、栀皮等 疏风清热,润肺止咳 咳嗽痰黄,咯血鲜红,伴身热恶风
肝火犯肺 泻白散合黛蛤散 桑白皮、地骨皮、青黛、蛤粉等 清肝泻肺,降火止血 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阴虚火旺 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等 滋阴降火,止咳止血 干咳少痰,咯血鲜红,伴潮热盗汗
气虚不摄 归脾汤 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龙眼肉等 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咯血色淡红,反复发作,神疲乏力

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肺咯血治疗需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急性期以止血为要,兼顾病因(如疏风、清肝、滋阴、益气);缓解期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防止复发,同时需注意:

肺咯血中医治疗方剂

  1. 避免诱因:忌辛辣刺激、油炸助热食物,戒烟酒,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
  2. 病情监测:若咯血量较大(每日>200ml)或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四肢厥冷等血脱征象,需立即采取中西医结合急救措施。
  3. 体质调理:根据证型配合饮食调理,如风热者食梨、荸荠;阴虚者食百合、银耳;气虚者食山药、大枣等。

相关问答FAQs

Q1:肺咯血患者中医治疗期间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A1:肺咯血患者饮食需遵循“辨证施膳”原则:①风热犯肺者宜食梨、荸荠、萝卜等清热生津之品,忌辣椒、羊肉等温燥食物;②肝火犯肺者宜食芹菜、苦瓜、绿豆等清肝泻火之品,忌酒、肥肉等助热之品;③阴虚火旺者宜食百合、银耳、甲鱼等滋阴润燥之品,忌姜、椒等辛辣耗津食物;④气虚不摄者宜用山药、莲子、红枣煮粥健脾益气,忌生冷、寒凉食物,同时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通加重咯血。

Q2:肺咯血用中药治疗多久能见效?
A2:见效时间与病情轻重、证型及个体差异相关:①实证(风热、肝火)患者,若辨证准确,通常用药3-5天咯血量可减少,1周左右症状明显改善;②虚证(阴虚、气虚)患者,因病程较长、体质偏弱,需2-4周症状逐渐缓解,部分患者需坚持治疗1-3个月才能稳定,若治疗1周后咯血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调整方剂,必要时结合支气管动脉栓塞等西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苏州本产药材有哪些地道品种与独特功效?
« 上一篇 08-28
中医治疗背痛胸痛处方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