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类中药材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兼具观赏与药用双重价值,其花朵的形态、色泽、气味往往与药效密切相关,承载着“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的中医智慧,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通过图片识别花类中药材成为大众学习与应用的重要方式,准确掌握其形态特征,不仅能避免混淆用药,更能直观感受自然与医学的融合,花类中药材的图片识别需关注多个维度:花朵完整度(是否带花萼、花冠、雄蕊)、颜色(干燥后可能变化,如金银花初开白色后变黄)、表面特征(有无绒毛、油点、皱纹)、气味(特殊香气,如丁香浓郁)及花期状态(花蕾与开放花药效有别,如槐花以开放花序入药,款冬花则以花蕾为佳),以下结合常见花类中药材,详细解析其图片识别要点与药用价值。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其图片中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宛如初生嫩芽;开放花花瓣二型,唇形,先端5裂,雄蕊5枚,黄白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是清热解毒的要药,常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及风热感冒,其“清热而不伤胃”的特性,被誉为“抗生素中药”。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图片中花序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总苞由数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线形,绿色或灰绿色,外表面被柔毛;舌状花类白色、黄色或淡红色,先端5齿或3裂,管状花多数黄棕色,气清香,味甘微苦,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分杭白菊(偏清肝明目,图片中花瓣多白色,总苞较松散)、贡菊(偏疏散风热,花瓣黄白色,气清香)、亳菊(偏疏风散热,花瓣黄白色,总苞较紧密)等品种,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长期饮用可清肝明目。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图片中花蕾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0.5-1cm,花瓣多层覆瓦状排列,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有细密皱纹,宛如皱缩的丝绸;雄蕊多数黄褐色,包于花托内,气浓郁,味甘微苦,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善疏肝解郁、活血止痛,常用于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跌扑伤痛,其芬芳之气可疏解肝郁,缓解情绪不畅。
月季花与玫瑰花外观相似,但图片中可区分:月季花常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瓣多数卵形或卵圆形,紫红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无毛,花萼片5,边缘有细腺毛,味淡微苦;而玫瑰花花瓣有细密皱纹,颜色偏棕红,性味甘,温,归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疏肝解郁,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与玫瑰花配伍增强疏肝活血之力。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图片中花蕾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萼钟状,黄绿色,表面疏生柔毛;开放花花瓣5,黄白色,旗瓣较大,翼瓣龙骨瓣较小,雄蕊10枚分离,气微,味微苦,性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分生槐花(凉血止血,图片中花色黄绿)与槐花炭(止血,图片中花色焦黑),常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及肝热目赤头痛,其凉血止血之力,对血热出血证尤为适宜。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图片中花蕾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基部有浅紫色鳞叶,苞片2-3层,外层鳞片状被毛,内层膜质类白色或淡紫红色,花瓣细长先端不规则裂开,气香,味微苦辛,性味辛、微苦,温,归肺经,是润肺止咳的要药,无论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皆宜,其“润而不燥,温而不热”的特性,对肺燥咳嗽尤为对症。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管状花,图片中花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5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管状,先端5裂成狭条形,雄蕊5枚花聚合成管高出花冠,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善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常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及跌扑损伤,其活血之力较强,孕妇慎用,图片中管状花聚集成团、色红者为佳。
辛夷花为木兰科植物望春玉兰等的干燥花蕾,图片中花蕾呈毛笔头状,长1.1-1.8cm,基部有短梗,苞片2-3层,外层密被灰白色或黄绿色绒毛,内层膜质类棕色,花瓣未展开层层紧包,气香,味辛凉而苦,性味辛,温,归肺、胃经,是通鼻窍的要药,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图片中毛笔头状、密被绒毛、气香者为正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图片中花序呈扁球形,直径1-2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多层披针形被毛,舌状花1层黄色雌性,管状花多数黄色两性,中央管状花聚集成团有金属光泽,气微,味微苦,性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图片中管状花聚集成团、有金属光泽者质佳。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图片中花序呈头状伞房状排列,直径2-4cm,花萼筒状先端5齿裂,花冠漏斗状5裂淡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细长黄白色,气微香,味淡,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善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损伤,其轻灵之性,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安神定志。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其花序,图片中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膨大,长0.3-1cm,表面灰绿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萼钟状先端4裂,花冠筒状先端4裂,雄蕊4枚,气微香,味微甘苦,性味甘,微寒,归肝经,是明目退翳的要药,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眼生翳膜、肝虚目暗,图片中花蕾密被茸毛、色灰绿者为佳,常与菊花、枸杞配伍增强明目之力。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图片中花序类球形直径0.5-1.5cm,总苞4-5层苞片线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柔毛,舌状花黄色先端3-5齿裂,管状花多数深黄色,气芳香,味苦辛,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泻火平肝之力强于菊花,常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图片中花序较小、舌状花黄色、气浓者为佳,脾胃虚寒者慎用。
为便于快速识别,现将常见花类中药材的图片特征与功效汇总如下:
药材名称 | 图片识别要点 | 主要功效 |
---|---|---|
金银花 | 花蕾棒状,黄白色/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开放花唇形二型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菊花 | 头状花序类球形,总苞苞片线形被柔毛,舌状花类白/黄/淡红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玫瑰花 | 花蕾半球形,花瓣多层黄棕色/棕红色有细密皱纹 |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
月季花 | 花类球形,花瓣卵形紫红/粉红表面光滑,萼片有腺毛 |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
槐花 | 花蕾卵形,萼钟状黄绿色有柔毛;开放花花瓣5黄白色 |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
款冬花 | 花蕾长圆棒状,基部鳞叶,苞片外层被绒毛内层膜质 |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
红花 | 管状花细长圆柱形,红黄色,花瓣5裂成狭条形,雄蕊聚合成管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
辛夷花 | 花蕾毛笔头状,苞片2-3层外层密被灰白色/黄绿色绒毛 | 散风寒,通鼻窍 |
旋覆花 | 头状花序扁球形,总苞苞片多层被毛,管状花有金属光泽 | 降气,消痰,行水 |
合欢花 | 花序头状伞房状,花冠漏斗状淡黄白/淡粉红,雄蕊多数 |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
密蒙花 | 花蕾短棒状,表面灰绿/棕黄密被茸毛,萼片/花瓣4裂 |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
野菊花 | 头状花序类球形,总苞苞片线形被柔毛,舌状花黄色3-5裂 |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
花类中药材的图片识别,是连接自然与医学的桥梁,通过观察花朵的细微特征,不仅能辨识药材真伪,更能体会中医“形神相应”的哲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部分药材的炮制差异(如槐花生品凉血、炭品止血)及品种混淆(如金银花与山银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让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FAQs
-
问: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金银花和山银花?两者功效有何不同?
答: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的花蕾,图片中花蕾棒状,上粗下细,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开放花花瓣二型(唇形);山银花为忍冬科华南忍冬、腺叶忍冬等的干燥花蕾,图片中花蕾细长棒状略弯曲,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绒毛较稀疏,功效上,金银花偏重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用于风热感冒、痈肿疔疮;山银花清热解毒力强,但疏散风热较弱,更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证,且部分品种(如华南忍冬)含绿原酸较高,需注意用量。 -
问:玫瑰花和月季花外观相似,图片中如何快速区分?
答:可通过花瓣颜色、表面特征及花萼区分:玫瑰花花瓣多为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有细密皱纹,花萼较小,常与花托一起脱落;月季花花瓣多为紫红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无毛,花萼较大,边缘有细腺毛,常宿存,功效上,玫瑰花偏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性温;月季花偏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性甘温,但两者常混用,需注意基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