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哮喘中成药有哪些辨证选用与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寒哮喘是中医“哮病”中的一种常见证型,以“寒”为核心病机,多因寒邪外袭、素体阳虚或痰饮内伏,导致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遇寒或冬季发作加重,喘息气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咳吐白色清稀泡沫痰、胸膈满闷、面色晦暗、怕冷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中医治疗寒哮喘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基本大法,辅以温肾纳气、健脾益气等,中成药因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以下从辨证分型、常用中成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中医治疗寒哮喘中成药

寒哮喘的中医辨证与中成药选择

寒哮喘的辨证关键在于“寒象”与“痰饮”,临床可分为“寒饮伏肺证”“肺肾阳虚证”“脾肺气虚证”等不同亚型,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对应中成药。

(一)寒饮伏肺证(急性发作期常见)

核心病机:寒邪外袭,寒痰内伏,肺气壅滞。
症状特点:喘息剧烈、喉中哮鸣、痰多白稀呈泡沫状、胸膈满闷如塞、遇寒加重、得温稍减、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舌苔白滑、脉浮紧。

常用中成药

  1. 小青龙颗粒

    • 主要成分: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法半夏、白芍、甘草。
    •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寒饮伏肺证,症见喘咳、痰多清稀、恶寒发热、无汗。
    •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1袋(6g),1日3次,儿童减半。
    •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服药后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阴虚咳喘(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者禁用。
  2. 桂龙咳喘宁胶囊

    • 主要成分:桂枝、龙骨、牡蛎、法半夏、黄连、瓜蒌皮、苦杏仁、大枣、生姜、甘草。
    • 功效:温阳化气、止咳平喘、镇惊安神。
    • 主治:寒痰停饮、上扰心神所致的寒哮,症见喘息气促、咳嗽痰白、夜寐不安、胸闷。
    •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0.3g/粒),1日3次。
    •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实热证(发热、痰黄、口渴)者禁用。

(二)肺肾阳虚证(迁延期/慢性持续期常见)

核心病机:久病及肾,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饮,上凌于肺。
症状特点:喘促日久、动则加重、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治疗寒哮喘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

  1. 金匮肾气丸

    • 主要成分: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 主治:肾阳不足、水饮内停所致的寒哮,症见喘咳、水肿、腰膝酸冷、畏寒、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4-5g(约20-25丸),大蜜丸1次1丸(9g),1日2次。
    •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者禁用;不宜与感冒药同服;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
  2. 黑锡丹

    • 主要成分:黑锡、硫磺、川楝子、附子、肉桂、葫芦巴、补骨脂、木香、肉豆蔻、沉香、茴香。
    • 功效:温肾纳气、定喘止逆。
    • 主治:肾阳衰微、肾不纳气所致的危重寒哮,症见喘息不止、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脉沉微欲绝。
    •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3g(约30-60粒),1日1-2次,姜汤送服。
    • 注意事项:本品含重金属铅,需严格按剂量服用,不可久服;孕妇、实热证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三)脾肺气虚证(缓解期常见)

核心病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贮于肺,肺气亏虚。
症状特点:喘促声低、气短乏力、痰白清稀、食少便溏、面色㿠白、自汗恶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常用中成药

  1. 玉屏风颗粒

    中医治疗寒哮喘中成药

    • 主要成分:黄芪、白术、防风。
    •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 主治:表虚不固、自汗恶风、反复感冒,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寒哮,减少发作频率。
    •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5g(1袋),1日3次。
    • 注意事项:热证感冒(发热、咽痛、痰黄)者禁用;服药期间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及其制剂。
  2. 六君子丸

    •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 主治:脾肺气虚、痰湿内停所致的寒哮缓解期,症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咳嗽痰多。
    • 用法用量:口服,1次6-9g,1日2-3次。
    •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潮热盗汗、口干)者禁用;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

寒哮喘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1. 严格辨证论治:寒哮喘与热哮(痰黄黏稠、口渴喜冷饮)证候截然不同,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舌象、脉象辨证,避免误用清热化痰类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液),加重寒象。
  2. 分阶段用药:急性发作期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为主(如小青龙颗粒);缓解期以健脾益肾、固本培元为主(如玉屏风颗粒、六君子丸),不可长期服用温燥药物耗伤阴液。
  3. 注意药物禁忌:含麻黄、附子、细辛等温热性药物的中成药(如小青龙颗粒、金匮肾气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慎用;含重金属药物(如黑锡丹)需严格掌握剂量,避免蓄积中毒。
  4. 配合日常调理:服药期间需避寒保暖,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饮食宜温补,忌生冷、辛辣、油腻(如西瓜、螃蟹、辣椒),可适量食用生姜、羊肉、核桃等温性食物;适当进行呼吸锻炼(如腹式呼吸),增强肺功能。

寒哮喘中成药对比简表

药名 主要成分 功效 主治证型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小青龙颗粒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寒饮伏肺证(急性期) 1次6g,1日3次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桂龙咳喘宁胶囊 桂枝、龙骨、法半夏、黄连等 温阳化气、止咳平喘 寒痰停饮、心神不宁 1次3粒,1日3次 孕妇禁用
金匮肾气丸 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等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肺肾阳虚证(迁延期) 1次4-5g,1日2次 阴虚火旺者禁用
黑锡丹 黑锡、硫磺、附子、肉桂等 温肾纳气、定喘止逆 肾阳衰微(危重期) 1次1.5-3g,1日1-2次 含铅,不可久服
玉屏风颗粒 黄芪、白术、防风 益气固表 脾肺气虚证(缓解期) 1次5g,1日3次 热证感冒禁用
六君子丸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 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脾肺气虚、痰湿内停 1次6-9g,1日2-3次 阴虚内热禁用

相关问答FAQs

问:寒哮喘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同一种中成药吗?
答:不建议,寒哮喘的病机会随病程进展和个体差异变化,如急性期以寒饮为主,缓解期以脾肾气虚为主,长期服用同一种中成药可能不对证,且温燥药物易耗伤阴液或产生耐药性,需在中医师指导下定期复诊,根据症状变化(如喘息频率、痰液颜色、畏寒程度等)调整用药方案,急性期以控制症状为主,缓解期以固本培元为主,分阶段辨证施治。

问:寒哮喘急性发作时,中成药和西药能一起用吗?
答:可在医生指导下联用,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寒哮喘急性发作时,西药(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快速缓解气道痉挛,中成药(如小青龙颗粒)可辅助温肺化饮、增强疗效,但需避免与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服,如含麻黄碱的中成药(小青龙颗粒)与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有拮抗作用,会降低平喘效果;与氨茶碱联用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建议间隔1-2小时服用,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心悸、手抖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公司鸡内金收购有何标准?当前市场需求与价格如何?
« 上一篇 08-29
五心烦热,中草药验方如何对症调理?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