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冶哮喘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可逆性气流受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为主,但长期使用可能存在副作用,中医学将哮喘归为“哮病”“喘证”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痰饮内伏于肺,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气道挛急,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中草药通过辨证论治,既能缓解急性发作,又能调节体质、减少复发,在哮喘综合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草药冶哮喘

中医药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与“宿根”内伏和诱因触发密切相关。宿根指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肺虚不能布散津液,聚液成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生痰成饮;肾虚不能蒸化水液,痰饮内伏。诱因包括外感六淫(如风寒、风热)、饮食不当(如生冷、鱼虾、辛辣)、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劳倦过度等,这些因素触动内伏之痰,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气道阻塞,发为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分寒哮、热哮;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分肺虚、脾虚、肾虚,治疗需“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中草药治疗哮喘的原则与方法

中草药治疗哮喘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缓解期以扶正为主,补肺健脾益肾,兼以化痰。

发作期:分证论治,快速缓解症状

  1. 寒哮(冷哮)
    症状:喘息咳逆,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白多泡沫,形寒怕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方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加减。
    代表药物:麻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细辛(散寒通窍,温肺化饮)、干姜(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耗气伤阴),若痰多气逆,加苏子、莱菔子降气化痰;若表寒重,加紫苏叶、生姜解表散寒。

  2. 热哮(痰热郁肺)
    症状:喘息声高息涌,喉中痰鸣如吼,痰黄稠胶黏,胸膈烦闷,面红,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剂: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代表药物:麻黄(宣肺平喘,配石膏制约其温燥之性)、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石膏(清泻肺热,生津)、黄芩(清肺热,燥湿)、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若痰热壅盛,加瓜蒌、贝母清热化痰;若气粗胸满,加葶苈子泻肺逐痰。

    中草药冶哮喘

缓解期:扶正固本,减少复发

缓解期以正虚为主,需根据脏腑虚损情况辨证施治,旨在增强体质、祛除“宿根”。

  1. 肺虚(气阴两虚)
    症状:气短声低,动则喘促,易感冒,自汗,恶风,舌淡红苔少,脉弱。
    治法:补肺益气,固表止汗。
    常用方剂: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减。
    代表药物: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固表)、防风(祛风解表,固护卫阳)、党参(补脾肺之气)、熟地(滋阴补血)、五味子(收敛肺气),若易感冒,加太子参、黄精益气养阴;若自汗明显,加浮小麦、麻黄根固表止汗。

  2. 脾虚(痰湿内蕴)
    症状:平素痰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每因饮食不当诱发哮喘,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
    代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甘草(调和诸药),若痰多黏稠,加苍术、厚朴燥湿化痰;若食少腹胀,加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导滞。

  3. 肾虚(肾不纳气)
    症状:喘促日久,动则加重,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颧红盗汗,舌淡或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或阴阳双补。
    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肾阳虚)、七味都气丸(肾阴虚)加减。
    代表药物:肾阳虚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阴中求阳)、山药、茯苓(健脾渗湿);肾阴虚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泽泻、牡丹皮(清泻虚火),若喘息甚,加蛤蚧、冬虫夏草纳气平喘;若畏寒肢冷,加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

    中草药冶哮喘

常用中草药及配伍简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证型 用法用量(成人) 备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宣肺平喘,发汗解表 寒哮、热哮(热哮配石膏) 3-6g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细辛 辛,温;肺、肾、心经 散寒通窍,温肺化饮,祛风止痛 寒哮 1-3g 久煎减毒,气虚多汗者禁用
石膏 辛、甘,大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热哮 15-30g 先煎,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芩 苦,寒;肺、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热哮 6-10g 脾胃虚寒者慎用
半夏 辛,温;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寒哮、热哮(配清热药) 6-12g 反乌头,生品有毒,内服宜制用
黄芪 甘,温;脾、肺经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肺虚、脾虚 15-30g 实证、热证者慎用
熟地 甘,微温;肝、肾经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肾虚、肺虚(阴虚) 10-20g 脾虚湿滞、气滞食少者忌用
蛤蚧 咸,平;肺、肾经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 肾虚喘促 3-6g 研末服,或入丸剂

中草药治疗的综合应用与注意事项

中草药治疗哮喘常结合其他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选用白芥子、细辛、甘遂等药物,贴敷肺俞、膏肓、肾俞等穴位,温阳散寒、化痰平喘)、艾灸(灸肺俞、关元、足三里等,温补脾肾、固本培元)、针灸(针刺定喘、天突、膻中等穴,缓解支气管痉挛),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辨证:哮喘证型复杂,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用药,避免自行套用方剂。
  2. 中西药联用:急性发作期或重症哮喘,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西药(如支气管扩张剂)控制症状,中草药作为辅助治疗,不可完全替代西药。
  3. 饮食调理:忌生冷、辛辣、鱼虾、牛羊肉等发物,戒烟酒,避免过咸、过甜食物。
  4. 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缓解期需坚持调理,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相关问答(FAQs)

问1:中草药治疗哮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草药治疗哮喘的起效时间因病情、证型及体质而异,发作期患者若辨证准确,服用汤剂后3-5天喘息、咳嗽等症状可逐渐缓解;缓解期患者需长期调理,通常需坚持1-3个月以上才能改善体质、减少复发,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病情变化由医生调整。

问2:哮喘患者可以长期服用中草药吗?
答:是否可长期服用中草药需分情况:缓解期患者若体质虚弱(如肺虚、脾虚、肾虚),可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服用补肺健脾益肾的中药(如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等),一般可服用数月至数年,但需定期复诊调整用药,避免“闭门留寇”;发作期患者不宜长期服用攻伐之品,症状缓解后应及时转向扶正固本,部分中药(如附子、细辛)长期服用可能存在肝肾毒性,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和疗程,避免自行长期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草药或偏方。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川牛膝作为中草药,其主要功效、正确用法及使用禁忌是什么?
« 上一篇 今天
利尿中草药图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tjadmin
TA的最新作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