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药材图片如何辨别真伪与品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枳壳是临床常用的理气药,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如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等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及脏器下垂等症,由于枳壳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其质量与临床疗效,了解其药材的形态特征、产地、炮制方法及鉴别要点对中药材的应用至关重要,以下从多方面详细介绍枳壳药材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对性状特征的细致描述,帮助读者建立对枳壳药材“图片”的文字认知。

枳壳药材图片

枳壳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枳壳的原植物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5米,枝三棱形,有长刺,嫩枝略带紫红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钝锯齿,叶翼明显,叶柄有狭翅,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白色,有香气;花瓣5片,长椭圆形;雄蕊多数,花丝基部部分连合成环,果实为柑果,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7-8厘米,成熟后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粗糙,油室大而明显,果肉味酸,作为药用枳壳,多在7-8月果实未成熟(果皮尚绿)时采摘,自中部横切两瓣,晒干或低温干燥,即为“枳壳”。

枳壳药材的性状特征(“图片”文字描述)

枳壳药材的商品规格因产地和加工方式不同略有差异,但其核心性状特征具有共性,以下为典型枳壳药材的详细形态描述,相当于通过文字“看图”:

  1. 形状与大小:药材多为半球形、球形或圆片状,直径3-7厘米,厚度0.3-1.2厘米,完整的枳壳呈类圆形薄片,边缘常向内卷曲或不规则翻卷,顶端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梗痕或残留的短果梗。
  2. 表面特征:外表面灰绿色、棕绿色或黄棕色,密布油室(俗称“砂点”),油室点状,凹陷或突起,直径1-3毫米,排列不规则;沿果实外缘有放射状深棕色油室(“橘络”样纹理),内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质地较硬,常有皱缩的网纹(“瓤囊”残留),瓤囊棕褐色,易与果皮分离。
  3. 质地与断面: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果皮厚0.4-1.2厘米,黄白色或淡棕黄色,边缘有油室散在;中果皮(果肉)黄褐色或棕褐色,呈网状纤维结构,可见放射状排列的瓤囊(内果皮);中心有中轴胎座,呈柱状,直径0.5-1.5厘米,棕褐色。
  4. 气味与味道:气清香,味苦、微酸。

不同产地的枳壳在性状上略有差异:如“江枳壳”(江西产)多呈半球形,表面灰绿色,油室大而明显;“川枳壳”(四川产)多为圆片状,外皮棕褐色,果皮较薄;“湘枳壳”(湖南产)则常呈扁球形,表面粗糙,油室密集。

枳壳的产地与采收加工

枳壳的道地产区为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其中江西樟树、新干,四川江津、綦江等地所产枳壳品质最优,被誉为“十大赣药”之一。

枳壳药材图片

  • 采收时间:传统认为以7月上旬至8月上旬(小暑至大暑期间)为宜,此时果实未成熟,果皮呈绿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过早采收果肉太薄,过晚则果皮变老,药效降低。
  • 加工方法:采摘后自果实中部横切两瓣(忌纵切),去除内部瓤囊(种子和果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温度不超过60℃,避免有效成分破坏),烘干者果皮颜色较深,晒干者颜色较浅,均需干燥至含水量不超过12%,以防霉变,加工时需保持果皮完整,避免破碎影响外观和等级。

枳壳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1. 生品枳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片,干燥,生品行气力猛,长于理气宽中,多用于胸胁胀满、食积气滞。
  2. 麸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中,用中火加热,待冒浓烟时,加入枳壳丝,快速翻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100kg枳壳丝,用麸皮10-15kg,麸炒后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增强理气健脾作用,更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兼食少者。

临床应用:枳壳常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如配伍桔梗、桑白皮,治疗肺气不宣、咳嗽痰多(如《博济方》枳壳散);配伍白术、茯苓,治疗脾虚气滞、脘腹胀满(如《脾胃论》中满分消汤);配伍黄芪、党参,治疗气虚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中益气汤加减),现代研究表明,枳壳含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等)、黄酮类(橙皮苷、柚皮苷)、生物碱(辛弗林)等成分,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抗炎、抗氧化、降血压等作用。

枳壳的常见伪品与鉴别要点

市场上常以同属植物香圆、枳实或柚、橘的未成熟果实伪充枳壳,需通过性状特征加以鉴别,以下为正品枳壳与常见伪品的对比鉴别:

鉴别项目 正品枳壳(酸橙及其变种) 香圆(伪品) 枳实(易混淆品)
形状 半球形或圆片状,边缘内卷 类球形或圆盘状,果皮较厚 小半球形或半球形,个头较小
表面颜色 灰绿色、棕绿色或黄棕色 黄棕色或橙黄色,油室较小 绿褐色或黑褐色,果皮薄
油室特征 油室大而突出,排列密集 油室细小,排列稀疏 油室小而凹陷
断面特征 果皮厚0.4-1.2cm,中轴胎座明显 果皮厚1-2cm,瓤囊不易分离 果皮薄0.2-0.5cm,中轴胎座细
气味 气清香,味苦微酸 气香,味酸微苦 气清香,味苦

枳壳的储存方法

枳壳药材富含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易受潮、虫蛀或走油(表面泛油、颜色变深),储存时应注意:

  • 环境要求: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不超过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以下,避免阳光直射。
  • 包装方式:用麻袋、木箱或聚乙烯袋密封包装,防止吸潮和虫害入侵。
  • 养护措施:定期检查,若发现受潮,可及时摊开晾晒;若生虫,可用磷化铝熏蒸(注意安全防护)或低温冷冻杀虫,储存期间避免与有毒、有异味物品混放。

相关问答FAQs

Q1:枳壳和枳实有什么区别?
A:枳壳与枳实均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变种,但采收时间和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侧重也有差异,枳实为幼果(5-6月采摘),个头小(直径1-2.5cm),果皮薄,药力峻猛,长于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食积停滞、腹满胀痛、痰壃胸痹、脏器下垂等实证;枳壳为未成熟果实(7-8月采摘),个头大(直径3-7cm),果皮厚,药力较缓,长于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多用于胸胁胀满、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轻症,简单说,“枳壳性缓而治高(胸膈以上),枳实性速而治下(胸腹以下)”。

枳壳药材图片

Q2:孕妇可以服用枳壳吗?
A:孕妇应慎用枳壳,枳壳行气力较强,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风险,若孕妇因气滞胎动不安(如胎漏、胎动下坠)需理气安胎,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益气固胎药物(如黄芪、杜仲、桑寄生等)使用,且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单味长期服用,体质虚弱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应禁用或避免使用枳壳。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甘肃药材产地
« 上一篇 今天
山楂药材图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