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黄连”,作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其性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核心功效,被誉为“清热燥湿第一要药”,应用历史逾千年,至今仍是中医治疗湿热火毒类疾病的常用药。
黄连的基本信息与道地产区
黄连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茎,药材多呈弯曲的结节状,形如鸡爪,故有“鸡爪连”之称;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残基;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金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极苦,根据来源不同,黄连可分为味连(黄连)、雅连(三角叶黄连)、云连(云南黄连)三种,其中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湖北利川,产量最大,品质最优;雅连主产于四川峨眉、洪雅;云连主产于云南德钦、维西,三者均以“条粗壮、质坚实、断面色金黄、味苦者为佳”。
黄连的功效与应用
黄连的核心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苦寒之性沉降,尤善清中焦湿热及心胃实火,临床应用广泛,可内服亦可外用。
清热燥湿,调和中焦
黄苦燥湿,寒清热,是治疗湿热证的要药,若湿热蕴结中焦,症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泻痢腹痛、泻下急迫(或里急后重)、大便臭秽、舌苔黄腻,常配伍木香(如《和剂局方》香连丸),以行气化湿、调和中焦;若湿热泻痢、热毒偏盛,可配伍白芍、黄芩(如《伤寒论》芍药汤),共奏清热燥湿、缓急止痛之效,对湿热黄疸(如《金匮要略》栀子柏皮汤,配栀子、炙甘草)、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黄稠、阴部瘙痒,亦可配伍黄柏、车前子等,以清下焦湿热。
泻火解毒,清心除烦
黄连入心经,善清心经实火及胃火,是治疗热入心包、高热神昏、心烦不寐的要药,若温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常配伍黄芩、栀子(如《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以泻三焦实火;若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可配伍朱砂、甘草(如《医学发明》朱砂安神丸),重镇安神、清心泻火;若胃热炽盛,消谷善饥、口臭、牙龈肿痛,常配生石膏、知母(如《景岳全书》玉女煎),以清胃泻火,对热毒疮痈、丹毒、疔肿等,内服可配伍黄芩、连翘,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水洗,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止血止痢,燥湿杀虫
黄连苦寒,能清热燥湿、凉血止血,对湿热蕴结大肠所致的便血、痔出血,可配伍地榆、槐花(如《景岳全书》槐角丸),以清热止血;对蛔虫腹痛等,可配伍乌梅、花椒(如《伤寒论》乌梅丸),以安蛔止痛,现代临床亦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百日咳等,其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连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黄连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内服:煎汤,常用量为2-5g;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黄连大苦大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便溏)、胃寒呕吐者禁用;阴虚津伤(症见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者慎用,若需使用,常配伍干姜、吴茱萸等温中药物,以制其寒性(如《丹溪心法》左金丸,黄连配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不宜久服,过量易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含量约7-9%),其次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等生物碱,以及阿魏酸、黄连多糖等,其药理作用广泛:①抗菌抗病毒: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②抗炎: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③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④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⑤抗心律失常:调节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纠正心律失常;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基于现代研究,黄连及其提取物已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拓展了传统应用范围。
黄连快速信息表
项目 | |
---|---|
来源 | 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主治 | 湿热痞满、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胃热呕吐、痈肿疔疮、湿疹湿疮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5g,研末0.5-1g;外用适量 |
使用禁忌 | 脾胃虚寒、胃寒呕吐、阴虚津伤者禁用;不宜久服 |
相关问答FAQs
Q1:黄连和黄芩都是清热燥湿药,二者有何区别?
A:黄连与黄芩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性味归经与功效侧重不同:黄连苦寒沉降,主入心、胃经,尤善清中焦湿热及心胃实火,是治疗湿热泻痢、心火亢盛的要药;黄芩苦寒主浮,主入肺、胆经,长于清上焦肺火及少阳半表半里之热,多用于肺热咳嗽、少阳寒热往来、胎热不安等,简言之,黄连“清中焦心胃之火”,黄芩“清上焦肺胆之热”,临床需根据病位与病性配伍使用。
Q2:黄连苦寒伤胃,如何搭配使用更安全?
A:为减轻黄连的苦寒伤胃之性,临床常通过配伍温中、健脾药物来制约其寒性、保护脾胃:①配伍干姜: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配干姜,寒热平调,治疗寒热互结之痞满;②配伍吴茱萸:如左金丸,黄连配吴茱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治疗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③配伍生姜:如《金匮要略》生姜泻心汤,黄连配生姜,和胃止呕,治疗脾胃虚弱、水热互结之痞利;④配伍甘草:如黄连汤,黄连配甘草,调和诸药,缓其苦寒,脾胃虚弱者使用黄连时,可适当减少用量,或饭后服用以减轻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