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瘴疟寒热,哪些传统药材能对症调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瘴疟寒热是中医对南方湿热山林地区所发疟疾的典型描述,多因感受山岚瘴气兼挟风、寒、湿、热之邪,致邪伏半表半里,营卫失和,或湿热郁遏、寒热错杂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寒战壮热交替发作,或但热不寒、但寒不热,常伴有头痛、身重、胸闷、呕吐等症状,治疗当以和解少阳、清热祛湿、截疟辟秽为原则,以下分证型介绍常用药材及其应用。

瘴疟寒热的药材

瘴疟寒热常用药材及辨证应用

根据临床表现,瘴疟寒热可分为正疟(寒热往来)、温疟(热重寒轻)、寒疟(寒重热轻)、瘴毒(热毒炽盛或湿浊蒙窍)四型,各型核心药材如下:

证型 核心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用量用法
正疟(寒热往来) 柴胡、黄芩、半夏、青蒿、常山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黄芩:苦寒,归肺胆经;青蒿:苦辛寒,归肝胆经 和解少阳,截疟退热 柴胡3-9g,黄芩3-10g,青蒿6-12g(鲜品加倍),常山5-9g
温疟(热重寒轻) 石膏、知母、青蒿、金银花、连翘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知母:苦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透邪截疟 石膏15-30g(先煎),知母6-12g,金银花9-15g
寒疟(寒重热轻) 草果、厚朴、桂枝、生姜、吴茱萸 草果:辛温,归脾胃经;桂枝:辛甘温,归心肺经 温阳散寒,燥湿截疟 草果3-6g(后下),桂枝3-9g,生姜3-5片
瘴毒(热毒/湿浊) 黄连、黄芩、槟榔、藿香、佩兰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经;藿香:辛微温,归脾肺经 清热解毒(热毒),或芳香化湿(湿浊) 黄连2-5g,藿香、佩兰各6-10g(后下)

正疟(寒热交作,休作有时)

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主,治宜和解少阳、截疟,柴胡为少阳经专药,疏肝解表退热;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青蒿芳香透络,清热截疟,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青蒿素,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半夏和胃降逆,常山涌吐痰涎、截疟力强,但易致呕吐,常配半夏以制其性,或酒炒后用。

温疟(热多寒少,汗出不畅)

因“里热炽盛,兼感风邪”,以“但热不寒或热重寒轻、口渴引饮”为特点,石膏、知母清泻阳明经热,生津止渴;青蒿透散伏热,合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邪外出,热重者可加生地、丹皮凉血,防热入营血。

瘴疟寒热的药材

寒疟(寒多热少,肢冷胸闷)

因“素体阳虚,寒湿内蕴”,以“但寒不热或寒重热轻、倦怠呕吐”为主,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桂枝温通阳气,解表散寒;生姜温胃止呕,发散寒邪,寒甚者可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

瘴毒(热毒炽盛或湿浊蒙窍)

为瘴疟重症,分“热毒”与“湿浊”两型:热毒者见“高热不寒、神昏谵语、口渴烦躁”,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配槟榔行气导滞,使热毒从下而出;湿浊者见“寒热如疟、身重肢冷、胸闷呕逆”,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醒脾,配半夏、茯苓燥湿和胃。

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

治疗瘴疟寒热需“辨证论治,截疟为本”:①辨寒热偏重:热重者重用清热药,寒重者重用温散药;②辨瘴气性质:挟湿者配化湿药,挟毒者配解毒药;③截疟药常与和解、透散药同用,如常山、青蒿需配柴胡、半夏等,以减毒增效,瘴疟多兼脾胃损伤,用药中病即止,避免过用苦寒温燥伤正,后期宜健脾和善后。

瘴疟寒热的药材

相关问答FAQs

Q1:瘴疟寒热如何辨证选药?
A1:辨证需抓住“寒热特点”与“兼夹症状”: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属正疟,选柴胡、黄芩、青蒿和解少阳;若但热不寒、口渴汗少,属温疟,用石膏、知母、金银花清热生津;但寒不热、肢冷呕吐,为寒疟,配草果、桂枝温阳散寒;若高热神昏或身重胸闷,属瘴毒,热毒用黄连、黄芩,湿浊用藿香、佩兰,同时结合体质:体实者截疟力可加强,体虚者需扶正截疟同用。

Q2:使用瘴疟药材有哪些注意事项?
A2:①注意药材毒性:如常山涌吐力强,用量不宜过大(一般≤9g),且宜酒制或配半夏、生姜以减毒;②避免过用苦寒:湿热证虽需清热,但过用黄连、黄芩易伤脾胃,需中病即止,配健脾药如白术、茯苓;③体质禁忌:阴虚血燥者慎用草果、吴茱萸等温燥药,脾胃虚寒者慎用石膏、知母等寒凉药;④配合调护:治疗期间忌生冷油腻饮食,避风寒,防复感,可辅以食疗如薏米粥健脾祛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市场联系方式有哪些?如何快速获取?
« 上一篇 前天
苡仁中草药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