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寒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胃寒是中医常见的脾胃病症,多因饮食生冷、寒邪直中或素体阳虚所致,表现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呕吐清水、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治疗胃寒当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中草药在此类病症中具有独特优势,既能温补脾胃阳气,又能驱散阴寒之邪,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以下从常用单味药、经典方剂、配伍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治胃寒的中草药。

治胃寒的中草药

治胃寒常用单味中草药

中草药治疗胃寒的核心在于“温”,以下药物性多辛热或甘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等功效,临床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使用。

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咳喘 3-10g,煎服 阴虚有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高良姜 辛、热,归脾、胃经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胃寒脘痛、呕吐嗳气、脘腹胀满 3-6g,煎服 阴虚有热者慎用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寒疝腹痛、经行腹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2-5g,煎服;外用适量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阴虚火旺者忌用
肉桂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寒痹腰痛、心腹冷痛、宫冷不孕 1-4.5g,宜后下 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丁香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呃逆、呕吐、脘腹冷痛、阳痿 1-3g,后下 热证、实热证忌用;畏郁金
花椒 辛、温,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3-6g,煎服;外用适量 阴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
胡椒 辛、热,归胃、大肠经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癫痫 2-4g,研末冲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小茴香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少腹冷痛、脘腹胀痛 3-6g,煎服 阴虚火旺者慎用
荜茇 辛、热,归胃、大肠经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 1-3g,煎服 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
白豆蔻 辛、温,归肺、脾、胃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湿阻气滞、脘腹胀满、呕吐、反胃 3-6g,后下 阴虚血燥者忌用
草豆蔻 辛、温,归肺、脾、胃经 燥湿健脾,温胃止呕 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 3-6g,后下 阴虚有热、胃火炽盛者忌用

治胃寒经典方剂

单味药效力有限,临床常根据“君臣佐使”原则配伍成方,以下为治疗胃寒的常用经典方剂,适用于不同证型。

治胃寒的中草药

理中丸(《伤寒论》)

  • 组成: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比例3:3:3:2)
  • 功效:温中健脾,补气散寒
  •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次6-9g,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理中丸加附子(制附子)
  • 功效:温阳散寒,益气健脾
  • 主治:脾胃虚寒重症,症见脘腹剧痛、呕吐泄泻、手足厥冷、脉沉微欲绝。
  • 用法:蜜丸,每次6-9g,日2-3次;汤剂需先煎附子1-2小时。

吴茱萸汤(《伤寒论》)

  • 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比例1:1:3:5)
  •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主治:胃寒呕吐,症见食后欲吐、或干呕吐涎沫、或巅顶头痛、畏寒肢冷。
  • 用法:水煎服,吴茱萸需汤洗七次(减毒)。

良附丸(《良方集腋》)

  • 组成:高良姜、香附(比例1:2)
  • 功效:温胃理气,散寒止痛
  • 主治:寒凝气滞之胃脘痛,症见胃脘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胸胁胀闷。
  • 用法:水丸,每次6g,日2次;或汤剂煎服。

胃寒的配伍应用原则

胃寒症状复杂,常兼气虚、湿滞、血瘀等,需根据兼证灵活配伍:

  • 胃寒兼气虚(乏力、食少、舌淡):配伍党参、黄芪、白术,增强健脾益气之力(如理中丸加人参)。
  • 胃寒兼湿滞(腹胀、苔腻、便溏):配伍苍术、厚朴、陈皮,燥湿行气(如平胃散加干姜)。
  • 胃寒兼血瘀(刺痛、舌紫暗、固定痛):配伍丹参、元胡、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
  • 胃寒兼肾阳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配伍附子、肉桂、补骨脂,温补肾阳(如附子理中丸)。

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施治:胃寒需与胃热(胃脘灼痛、喜冷饮、口臭)、阴虚(胃脘隐痛、口干咽燥)鉴别,避免误用温里药加重病情。
  2. 中病即止:温里药多辛热燥烈,长期服用易耗伤阴津,症状缓解后需及时调整用药,可配伍白芍、麦冬等养阴药。
  3.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避免加重寒邪或损伤脾胃。
  4. 煎服方法:温里药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充分释放;芳香类药物(如丁香、白豆蔻)宜后下,避免挥发油流失。
  5.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吴茱萸、附子等有毒或峻烈药物;儿童、老年人需减量,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 及时就医:若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血、黑便、消瘦等症状,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如胃溃疡、胃癌),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胃寒能长期喝生姜水吗?
A1:生姜性温,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轻度胃寒者适量饮用生姜水(3-5片生姜+热水,煮沸5-10分钟)可缓解不适,但需注意:① 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② 阴虚火旺者(舌红少苔、手足心热)不宜饮用,以免耗伤阴液;③ 生姜水只能作为辅助调理,若胃寒症状严重(如持续冷痛、呕吐),需及时就医,结合中药治疗。

治胃寒的中草药

Q2:胃寒胃痛发作时,除了吃药还有哪些快速缓解方法?
A2:胃寒胃痛发作时,可通过以下方法快速缓解:① 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胃脘部,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寒凝疼痛;② 食疗:喝一杯温热的红糖姜茶(红糖10g+生姜3片+热水冲泡),或吃几片生嚼的生姜,温中散寒止痛;③ 穴位按摩:揉按“中脘穴”(肚脐上4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每个穴位用指腹按揉3-5分钟,以酸胀感为度,可和胃止痛、降逆止呕;④ 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可添加衣物或用衣物包裹腹部,减少寒邪刺激,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八里麻中草药的功效有哪些?使用时需警惕哪些禁忌与副作用风险?
« 上一篇 昨天
贵州药材的特色究竟体现在哪些独特的品种、功效及文化价值方面?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