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胀的中草药有哪些?如何搭配使用效果更好?需注意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胃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以胃脘部胀满、痞闷、甚至胀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中医认为,胃胀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所致,中草药治疗胃胀注重辨证论治,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恢复气机升降,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以下从不同证型出发,详细介绍常用治胃胀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治胃胀的中草药

消食导滞类——适用于饮食积滞型胃胀

饮食积滞型胃胀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导致食积胃脘,气机受阻,常见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臭秽或便秘等,此类中草药以消食化积、行气导滞为主。

  1.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化积,尤善消肉食积滞,兼能行气散瘀,适用于食积肉积所致的脘腹胀满,常与神曲、麦芽、莱菔子同用,如保和丸中的配伍,现代研究证实,山楂含山楂酸、黄酮类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酶分泌,缓解腹胀。
  2.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功效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积滞,适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常与山楂、麦芽配伍,即“三仙”组合,神曲含酵母菌、淀粉酶,有助于分解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3. 麦芽:甘,平,归脾、胃经,功效消食和中,尤善消米面薯芋食积,兼能回乳消胀,适用于食积腹胀、小儿疳积,常与山楂、神曲同用,麦芽含淀粉酶、蛋白酶,能促进淀粉、蛋白质消化,对胃胀伴食欲不振者尤为适宜。
  4.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适用于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常与山楂、陈皮同用,莱菔子含芥子油、脂肪油,能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道积气,缓解胀痛,注意气虚者慎用。
  5.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小儿疳积,常与山楂、麦芽同用,鸡内金含胃激素、淀粉酶,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对慢性胃胀、消化不良者效果显著。

健脾益气类——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胀

脾胃虚弱型胃胀多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或久病耗伤脾气,导致脾胃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常,常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食后加重、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等,此类中草药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1.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功效健脾益气,生津养血,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胀、倦怠乏力,常与白术、茯苓、甘草配伍,即四君子汤,党参含党参多糖、皂苷,能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提升脾胃运化能力。
  2.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便溏泄泻,常与党参、茯苓同用,白术含苍术酮、白术内酯,能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缓解腹胀。
  3.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健脾渗湿,宁心安神,适用于脾虚湿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常与白术、党参同用,茯苓含茯苓多糖、茯苓酸,能促进水液代谢,减少肠道积湿,减轻湿阻气滞所致的腹胀。
  4.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胀、便溏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同用,山药含淀粉酶、黏液蛋白,能保护胃黏膜,增强消化功能,对脾虚兼阴虚者尤为适宜。
  5.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痛,常与党参、白术配伍,甘草含甘草酸、甘草苷,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轻胀痛,并调和方中药物药性。

疏肝理气类——适用于肝气犯胃型胃胀

肝气犯胃型胃胀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胃气郁滞,常见脘腹胀满或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不畅加重、苔薄白等,此类中草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为主。

治胃胀的中草药

  1.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适用于肝郁气滞、脘腹胀满、胸胁胀痛,常与香附、枳壳、陈皮同用,柴胡含柴胡皂苷、挥发油,能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肝胃气滞所致的腹胀。
  2. 香附: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调中,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脘腹胀痛、月经不调,常与柴胡、枳壳同用,香附含香附醇、香附酮,能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胀痛,调节情绪,对情志不畅所致胃胀效果显著。
  3. 枳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理气宽中,行气消胀,适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满、食积不化,常与香附、陈皮同用,枳壳含柚皮苷、挥发油,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减轻胃胀、腹痛。
  4.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常与枳壳、生姜同用,陈皮含挥发油、橙皮苷,能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道积气,缓解胀满,兼能燥湿化痰,适用于痰湿中阻所致胃胀。
  5. 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常与香附、陈皮同用,佛手含柠檬烯、佛手内酯,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胀痛,对肝胃不和兼痰湿者尤为适宜。

清热化湿类——适用于湿热蕴结型胃胀

湿热蕴结型胃胀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辛辣,导致湿热中阻,气机不畅,常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等,此类中草药以清热燥湿、理气和胃为主。

  1.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中阻、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苦,常与厚朴、陈皮同用,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碱,能抑制胃肠道炎症,减少胃酸分泌,缓解湿热所致的腹胀。
  2. 黄芩:苦,寒,归肺、脾、胃、胆、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适用于湿热中阻、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常与黄连、厚朴同用,黄芩含黄芩苷、黄芩素,能抗炎、抗氧化,调节胃肠功能,减轻湿热蕴结所致的胃胀。
  3.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行气除满,燥湿化痰,消积平喘,适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常与黄连、陈皮同用,厚朴含厚朴酚、和厚朴酚,能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道积气,缓解胀满,兼能燥湿化痰。
  4. 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醒脾,辟秽和中,适用于湿浊中阻、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中甜腻,常与藿香、厚朴同用,佩兰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缓解湿阻气滞所致的胃胀。

温中散寒类——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胀

脾胃虚寒型胃胀多因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寒邪客胃,导致胃阳不足,气机凝滞,常见脘腹胀满、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呕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滑等,此类中草药以温中散寒、理气和胃为主。

  1.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满、呕吐泄泻,常与党参、白术同用,干姜含姜辣素、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缓解寒凝气滞所致的胃胀。
  2.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温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冷痛、呕吐清水,常与香附同用,即良附丸,高良姜含高良姜素、挥发油,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轻寒性胃胀、腹痛。
  3.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适用于胃寒呕吐、脘腹胀痛、吞酸,常与生姜、大枣同用,吴茱萸含吴茱萸碱、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寒凝气滞所致的胃胀,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中毒。

常用治胃胀中草药一览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山楂 酸、甘,微温;脾、胃、肝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食积肉积,脘腹胀满 10-15g,煎服 胃酸过多者慎用
党参 甘,平;脾、肺 健脾益气 脾胃虚弱,食少腹胀 9-15g,煎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柴胡 苦、辛,微寒;肝、胆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肝郁气滞,脘腹胀满 3-10g,煎服 肝阳上亢者慎用
黄连 苦,寒;心、脾、胃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中阻,脘腹胀满,口苦 2-5g,煎服 脾胃虚寒者忌用
干姜 辛,热;脾、胃、肾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脾胃虚寒,脘腹胀冷痛 3-6g,煎服 阴虚内热者忌用

经典方剂举例

  1.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组成,功效消食化积,和胃,适用于饮食积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2. 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组成,功效健脾益气,化痰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痰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食少倦怠。
  3.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白芍、甘草、香附、枳壳、川芎组成,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肝气犯胃所致的脘腹胀满、痛连两胁。

相关问答FAQs

问:胃胀用中草药调理需要多久见效?
答:胃胀见效时间因病因、体质、病情轻重及用药是否对症而异,一般而言,饮食积滞型胃胀服用消食导滞类中药(如山楂、麦芽)后,1-2天内可能缓解;脾胃虚弱型或肝气犯胃型胃胀需健脾理气或疏肝理气,通常3-5天症状逐渐改善;湿热蕴结或脾胃虚寒型胃胀需清热化湿或温中散寒,可能需要1-2周才能稳定效果,若用药1周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治胃胀的中草药

问:胃胀患者服用中草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答:服用中草药治疗胃胀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辨证用药,避免自行用药,如实热证误用温热药会加重病情,虚寒证误用寒凉药会损伤脾胃;②饮食调理,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③情志调节,肝气犯胃型胃胀患者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④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含毒性药物(如吴茱萸),避免长期服用;⑤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服用中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等中药,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东北参作为地道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价值?
« 上一篇 昨天
丽江种植药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