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中药材有哪些功效?如何正确使用?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其别名扫帚菜子、落帚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是一味常用的清热利湿类中药材,地肤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以颗粒饱满、色灰绿、杂质少者为佳。

地肤子 中药材

地肤子性辛、苦,寒;归肾、膀胱经,其气轻清,能上行发散,下行通利,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效,为治疗下焦湿热、皮肤瘙痒之要药,临床常用于小便不利、淋涩疼痛、湿热黄疸、带下过多、阴部瘙痒、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若湿热下注之膀胱炎、尿路感染,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者,可配伍车前子、木通、滑石等,以增强清热利湿通淋之力;若风邪夹湿之皮肤瘙痒、湿疹,症见皮肤红斑、丘疹、瘙痒剧烈者,可配伍苦参、白鲜皮、蝉蜕等,以祛风燥湿止痒;若妇女湿热带下、阴痒,可配伍黄柏、苍术、蛇床子,内服外洗并用,共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之效。

地肤子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包括:成分名称(类型):地肤子皂苷(三萜皂苷)、槲皮素(黄酮类)、地肤子碱(生物碱)、挥发油(含α-蒎烯、柠檬烯等萜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抗炎、利尿、抗氧化、抗菌、调节免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肤子皂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对皮肤黏膜有保护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则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皮肤癣菌、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方面,地肤子可根据不同病症灵活配伍:病症:1. 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尿路感染);配伍方剂: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等)加减;用法:内服煎汤,9-15g/日,分2-3次,2. 湿疹、神经性皮炎;配伍方剂:苦参汤(苦参、白鲜皮、蛇床子等)加减;用法:外用,煎汤适量,熏洗患处,2次/日,3. 妇女湿热带下、外阴瘙痒;配伍方剂:易黄汤(山药、芡实、黄柏等)加减;用法:内服,同时取药渣煎水外阴熏洗,4. 风疹、荨麻疹;配伍方剂:消风散(荆芥、防风、牛蒡子等)加减;用法:内服煎汤,6-12g/日。

地肤子 中药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注意事项:地肤子性寒,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者慎用;孕妇应慎用,以免寒凉伤胎;外用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加重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

FAQs:Q1:地肤子和哪些药材配伍治疗湿疹效果更好?A1:治疗湿疹,地肤子常与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骨皮等配伍,其中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蛇床子祛风燥湿、温肾壮阳,地骨皮凉血退热,诸药合用,内外兼顾,可显著改善湿疹的皮肤瘙痒、红斑、渗出等症状,外用可取上述药物煎汤,待温后清洗患处,每日2次;内服可加茯苓、泽泻以增强利湿之效。

Q2:长期服用地肤子会有副作用吗?A2:常规用量下,地肤子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因其性寒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易损伤脾阳,导致食欲不振、畏寒肢冷等症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中病即止,不宜长期使用,外用时若皮肤敏感,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应立即停用并清水冲洗。

地肤子 中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红花图片大全包含哪些品种及高清图?
« 上一篇 昨天
中国药材资源现状如何?保护与利用面临哪些挑战?可持续利用之路在何方?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