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猪苓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是我国传统常用利水渗湿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山西等地,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即可入药,其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以利水渗湿见长,临床广泛用于多种水湿病症。

中草药猪苓

猪苓的核心功效为利水渗湿,其味甘淡,淡能渗利,性平不偏,既可通利水道,又不伤正气,适用于各种水湿内停所致病症,若治水肿、小便不利,无论阳水(风水泛滥、湿热壅盛)或阴水(脾肾阳虚、水湿泛溢),常与茯苓、泽泻、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治热淋、血淋、石淋等小便涩痛不畅,配伍车前子、滑石、瞿麦以清热利水通淋;治脾虚湿盛之泄泻、便溏,可配伍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渗湿;治脾虚湿浊下注之带下色白、量多,常与苍术、白术、陈皮等健脾祛湿药同用。

现代研究表明,猪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猪苓多糖(占干燥品约8%)、三萜类化合物(如猪苓酸A、B、C等)、麦角甾醇、生物碱及多种微量元素,猪苓多糖是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离子的重吸收,增加尿量;麦角甾醇则具有抗炎、抗氧化及调节血脂等作用。

除传统利水功效外,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猪苓的临床应用范围,在抗肿瘤方面,猪苓多糖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辅助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在保肝方面,猪苓提取物能降低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转氨酶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猪苓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合并水肿患者尤为适用。

中草药猪苓

猪苓的临床配伍应用可归纳如下表:

配伍名称 核心组成 功效 主治
五苓散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膀胱气化不利之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滋阴利水,清热 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心烦不眠
四苓散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 健脾渗湿 脾虚湿盛之泄泻、小便不利、肢体困重
完带汤加减 猪苓、山药、白术、苍术、陈皮、荆芥穗 健脾祛湿,收涩止带 脾虚湿盛之带下色白、量多、清稀、无臭

使用猪苓时需注意:① 禁忌证:阴虚津伤者(如口干舌燥、咽干喉痛、小便短少无尿)禁用,因其利水渗湿,易耗伤阴液;孕妇慎用,避免过度利尿影响胎元;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2周,以防电解质紊乱。② 配伍注意:与茯苓、泽泻等利水药同用时,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剂量,体虚者应配伍健脾药如白术、党参,避免攻伐太过。③ 煎服方法: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因猪苓中的多糖和三萜类成分易溶于水,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5-20分钟为宜。

FAQs

中草药猪苓

  1. 猪苓和茯苓有何区别?
    二者均为利水渗湿药,但来源不同:猪苓为真菌类菌核,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功效侧重不同:猪苓性平,利水渗湿作用较强,专于通利水道,无健脾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之实证;茯苓性平,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宁心,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泄泻及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临床应用时,水湿壅盛、小便不利多用猪苓;脾虚湿盛、兼有脾虚者多用茯苓。

  2. 猪苓可以长期服用吗?
    不建议长期服用,猪苓利水渗湿作用较强,长期使用易耗伤阴液,导致口干、舌红少苔、便秘等阴虚症状,若需长期用药(如慢性肾病水肿),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养阴药如麦冬、沙参,并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草类中草药的独特功效、应用场景及价值如何系统掌握?
« 上一篇 今天
麻黄这味中草药,功效显著但使用风险如何把控?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