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r. modesta)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补益类中草药,因其最初产于山西上党地区而得名,素有“诸参之首”的美誉,作为中医“扶正固本”的代表药材之一,党参在调理脾胃、补益肺气、增强体质方面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药性平和,既补气又不燥烈,适用于多种气虚证候,被历代医家称为“平补之品”,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党参的核心功效为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在脾胃方面,能改善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腹胀等症状,常与白术、茯苓、炙甘草配伍,如经典方剂“四君子汤”;在肺系方面,可缓解肺虚导致的咳嗽气短、声音低弱、动则喘促,常与黄芪、五味子、紫菀同用,增强补肺定咳之效,党参还能养血生津,适用于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以及气津两伤的口干舌燥、内热消渴,现代临床也常将其用于术后或病后体虚、慢性疲劳综合征、贫血及免疫力低下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党参的药理活性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成分包括:
成分类别 | 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 |
---|---|
多糖类 | 如党参多糖(CPS),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 |
皂苷类 | 如党参皂苷,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心肌缺血作用;能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
生物碱类 | 如党参碱,可调节心血管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挥发油类 | 含苍术内酯、党参内酯等,具有抗菌、抗炎、平喘作用。 |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 含17种以上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以及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可补充营养,促进代谢。 |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党参的应用范围,免疫调节方面,党参多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者有较好调理作用,抗疲劳方面,其皂苷成分能提高机体耐受力,减少运动后乳酸堆积,缓解肌肉疲劳,适合长期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者,心血管保护方面,党参提取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党参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防治胃炎溃疡)等作用,传统用法中,党参多煎汤内服,常用量为每日3-9g,大剂量可用至30g(需医师指导),为增强补中益气功效,临床常将党参与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即为“蜜炙党参”,其补中作用更佳,食疗方面,党参可煮粥(如党参大米粥)、炖汤(如党参黄芪炖鸡汤),或泡水代茶饮,适合日常保健,现代制剂还包括党参口服液、党参颗粒、党参片等,服用更便捷,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宜饭前服用,以利于吸收;若用于止泻,可炒炭后使用,尽管党参药性平和,但仍需注意辨证使用,实热证(如高热、口苦、便秘)、湿热证(如黄疸、舌苔黄腻)患者不宜服用,因其性平偏温,可能助热生湿,气滞、肝火旺盛者(如胸闷、易怒、口干)慎用,以免加重气滞,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不适,中药配伍需遵循“十八反”,党参不宜与藜芦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FAQs:
- 党参与人参有什么区别?两者均能补气,但功效侧重不同:党参性平偏温,补气之力较缓,擅长健脾益肺,适用于气虚轻症、日常调理,价格相对低廉;人参性温,大补元气,生津安神,适用于气虚欲脱、重症虚脱,如休克、大失血后,药力峻猛,价格昂贵,人参更适合急救,党参更适合长期调养。
- 党参可以长期服用吗?需根据体质判断:气虚体质(如易疲劳、易感冒、食欲不振)者,在医师指导下可长期服用,但建议定期复诊,观察体质变化,避免长期服用导致“气壅”(腹胀、口干),若出现实热或湿热症状(如上火、便秘、舌苔厚腻),应立即停用,健康人群无需长期服用,以免打破机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