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草,又名金丝草、金刚藤、路路通草等,为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草本或攀援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生于山坡林下、灌丛边或路旁,作为传统中草药,金刚草的根茎、叶或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味辛、甘,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等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刚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广泛药理作用,其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金刚草植株高可达1-3米,具坚硬的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黄褐色,内部肉质,茎直立或攀援,绿色,具纵棱和稀疏的刺,单叶互生,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叶柄基部具卷须,常用于攀援,花单性异株,伞形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花期多在夏季,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内含1-2粒种子,果期秋季,其根茎粗壮,断面呈淡黄色,纤维性强,这是鉴别金刚草的重要特征之一。
金刚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活性物质包括薯蓣皂苷元、菝葜皂苷、异黄酮类、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薯蓣皂苷元是其主要皂苷苷元,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菝葜皂苷类成分(如菝葜皂苷A、B)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关节肿胀;异黄酮类(如金丝桃苷、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生物碱类(如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多糖成分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金刚草中还含有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辅助作用。
名称 | 金刚草 |
---|---|
别名 | 金丝草、金刚藤、路路通草 |
来源 |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的根茎或全草 |
性味 | 辛、甘,平 |
归经 | 肝、肾经 |
功效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利湿退黄 |
主治 | 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湿热黄疸、带下过多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使用禁忌 | 孕妇慎用;阴虚火旺者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金刚草的多种药理作用与其活性成分密切相关,1.抗炎镇痛作用:薯蓣皂苷元和菝葜皂苷能抑制环氧合酶(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减少前列腺素E2(PGE2)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能提高痛阈,缓解疼痛,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多糖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皂苷类成分则能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调节免疫平衡,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潜在疗效,3.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金刚草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肺癌A549等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异黄酮类成分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多糖成分则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发挥免疫监视作用,4.抗菌抗病毒作用:生物碱类和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机制可能是破坏病毒包膜或抑制病毒复制,5.保肝利胆作用:金刚草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提高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同时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用于治疗湿热黄疸。
在临床实践中,金刚草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风湿痹痛:对于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金刚草常配伍威灵仙、独活、秦艽等,煎汤内服,或制成酒剂外擦,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如《本草纲目》记载,金刚藤“治风湿痛,腰腿痛”,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能缓解关节肿胀和疼痛,改善关节功能,2.跌打损伤: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血肿痛,金刚草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红花、乳香等内服,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研究显示,其提取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减轻组织水肿,3.痈肿疮毒:对于热毒蕴结导致的痈肿、疔疮、湿疹等,金刚草可配伍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等,煎汤内服,同时用鲜品捣敷患处,可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体外实验证实,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4.湿热黄疸:对于肝胆湿热导致的黄疸、胁痛、口苦,金刚草配茵陈、栀子、大黄等,可清热利湿、退黄,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5.妇科疾病:金刚草具有利湿止带的作用,对于湿热下注导致的带下色黄、有异味,常配伍黄柏、苍术、薏苡仁等,煎汤内服,可改善症状。
金刚草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常用量10-15g,鲜品可用至30g),或浸酒(金刚草500g,白酒1000ml,浸泡7天后,每次10-20ml,每日2次);外用可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金刚草性平,但阴虚火旺者(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应慎用,以免耗伤阴液;孕妇禁用,其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引起胎动不安;不宜与藜芦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相关问答FAQs
-
金刚草与金刚藤是同一种药材吗?
答:金刚草与金刚藤通常指同一种植物,均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的根茎或全草,只是不同地区的俗称略有差异,在传统中医药中,两者常作为同一药材使用,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部分地区可能将金刚藤特指其根茎,而金刚草指全草,实际应用时需根据具体药用部位选择。 -
金刚草治疗风湿病多久见效?
答:金刚草治疗风湿病的见效时间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及用药方式而异,一般而言,轻症患者连续服用1-2周后,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可能有所缓解;重症患者或合并关节畸形者,需服用4-8周以上,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