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白芍图片展示哪些形态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补血、柔肝、止痛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抗炎、镇痛、保肝、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市场需求量较大,本文将从白芍的药材性状、图片特征、产地分布、炮制方法、功效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图片识别要点帮助读者准确辨别真伪与优劣。

药材白芍图片

白芍药材的性状与图片特征描述

白芍药材的性状特征是其图片识别的核心依据,主要包括外观、表面、质地、断面及气味等方面,优质的生白芍药材通常呈圆柱形,稍弯曲或顺直,长5-20cm,直径1-2.5cm,整体形态饱满,无明显分叉或枯心,从图片观察,其表面颜色为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因加工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传统加工的白芍表面颜色较浅,类白色为主,可见纵向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偶有未去尽的外皮残留,呈淡棕色斑块;而硫磺熏蒸过的白芍(现已被规范,部分地区仍有流通)颜色则异常洁白,表面光滑,无自然纹理,需警惕。

白芍的质地坚实而略带韧性,用手折断时不易破碎,断面呈类白色或微带粉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图片中可见棕色环状纹),射线放射状排列,形成“菊花心”特征(断面纹理呈放射状,形似菊花花瓣),这是白芍区别于其他根类药材的重要标志,气微,味微苦、酸,味觉上以微酸回甘者为佳,若图片中显示断面颜色发黑、质地松软或有霉斑,则多为储存不当或变质品,不可药用。

不同规格的白芍在图片中也有差异:白芍个(统货)通常为未切片的完整根,图片中可见圆柱形原貌;白芍片(饮片)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横切片,直径0.5-2.5cm,厚1-3mm,图片中可清晰看到切面的“菊花心”和形成层环,边缘整齐,无碎屑,白芍的加工方式(如生晒、煮后去皮)会影响表面颜色:生晒白芍表面颜色偏深,有自然皱纹;煮后去皮的白芍颜色较浅,表面光滑,但“菊花心”特征仍保留。

白芍的主要产地及性状差异(表格对比)

白芍的产地对其品质有显著影响,传统道地产区以安徽亳州、四川中江、浙江磐安等地最为著名,不同产区的白芍在性状上存在细微差异,可通过图片特征进行初步辨别。

产地 外观特征(图片中可见) 断面特征(图片中可见) 质地与气味 品质评价
安徽亳州 圆柱形,较顺直,表面类白色,纵向皱纹明显 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菊花心”放射纹清晰 质坚实,味微苦酸 道地药材,品质最优
四川中江 略弯曲,表面淡棕红色,皮孔样突起较密集 微带粉红色,射线放射状,偶有裂隙 质较硬,味苦略带涩 产量大,品质优良
浙江磐安 细长,表面颜色较浅,横向皮孔不明显 类白色,粉性足,“菊花心”细腻 质地稍脆,味微酸 个小匀净,适合出口
内蒙古 粗壮,表面颜色偏暗,有较多支根残痕 颜色不均,木部较大,形成层环模糊 质松软,味淡 非道地产,品质次之

从表格可知,道地产区的白芍在图片中表现出“形圆、色白、质坚、菊花心明显”的特征,而非道地产区则可能因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差异,在外观和断面性状上存在不足。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图片特征

白芍的炮制方法不同,其药效和性状也会发生变化,临床应用需根据病症选择不同炮制品,图片识别可帮助区分炮制类型。

药材白芍图片

  1. 生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图片中可见生白芍片表面类白色,有自然皱纹,断面“菊花心”明显,气微,味微苦酸,生白芍长于养血柔肝、敛阴收汗,常用于肝阴不足、月经不调等症。

  2. 炒白芍:取生白芍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偶有焦斑,图片中炒白芍颜色较生白芍略深,表面呈淡黄色,略有光泽,断面颜色加深,气味微香,味微苦,炒白芍药性较缓和,长于柔肝止痛,用于肝脾不和、腹痛泄泻。

  3. 酒白芍:取生白芍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晾干(每100kg白芍用黄酒10-20kg),图片中酒白芍颜色较深,呈淡棕黄色,略带酒气,断面颜色均匀,味微苦带酒香,酒制后能引药上行,长于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4. 土炒白芍:取灶心土细粉,置热锅中,炒至轻松,加入生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取出,筛去土粉,图片中土炒白芍表面呈土黄色,略带土腥气,断面颜色不均,偶有土粒附着,土炒后能增强健脾止泻作用,用于肝旺脾虚、腹痛泄泻。

通过图片对比,可清晰区分不同炮制品的颜色、光泽及气味特征,避免临床误用。

白芍的功效与应用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常配伍其他药材使用:

药材白芍图片

  • 养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等,常与当归、熟地、川芎配伍,如四物汤;
  • 敛阴止汗:用于自汗、盗汗,常与桂枝、白术、牡蛎配伍,如桂枝汤;
  • 柔肝止痛:用于肝气不和、胸胁疼痛、脘腹疼痛,常与柴胡、香附、甘草配伍,如逍遥散;
  • 平抑肝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生地、石决明、牛膝配伍,如镇肝熄风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保肝、调节免疫等作用,临床还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炎、溃疡病等疾病。

白芍的常见伪品及图片鉴别

市场上白伪品较多,常见的有赤芍、白花芍药根、川芍等,可通过图片特征进行初步辨别:

  • 赤芍:为芍药属植物川赤芍的根,图片中赤芍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栓皮脱落痕迹,断面木部较大,颜色较深(棕红色或红棕色),无“菊花心”特征,气微,味苦涩。
  • 白花芍药根:为栽培芍药的非药用部位,图片中形状不规则,表面颜色不均,断面“菊花心”不明显,质地疏松,味淡。
  • 川芍: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图片中呈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有明显隆起的轮节,断面黄白色,有波状环纹(形成层),气浓香,味苦辛,与白芍完全不同。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从图片上区分白芍和赤芍?
A:白芍与赤芍虽为同属植物,但性状差异显著,从图片观察:①颜色: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赤芍表面棕褐色或深褐色;②表面:白芍表面较光滑,有纵向皱纹和皮孔样突起,赤芍表面粗糙,有纵沟及栓皮脱落痕迹;③断面:白芍断面类白色,“菊花心”放射纹明显,赤芍断面棕红色或红棕色,木部较大,无“菊花心”;④气味:白芍气微,味微苦酸,赤芍气微,味苦涩,白芍性微寒,长于养血敛阴;赤芍性微寒,长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效不同,不可混用。

Q2:白芍药材断面图片中的“粉性”和“菊花心”具体指什么?如何判断其优劣?
A:“粉性”指白芍断面富含淀粉,用手触摸时有细腻的粉感,图片中可见断面呈颗粒状,质地坚实;“菊花心”是白芍断面形成层环处呈放射状纹理,形似菊花花瓣,是白芍的典型特征,图片中可见棕色环状纹向四周放射,判断白芍优劣时,图片中若“粉性”足(断面细腻,无粗纤维)、“菊花心”明显(放射纹清晰)、颜色均匀(类白色或淡棕红色)、无霉变或虫蛀,则为优质品;若断面颜色发黑、质地松软、无“菊花心”或放射纹模糊,则品质较差,可能为储存不当或非道地产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前胡药材图片如何辨别?关键鉴别特征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吊葫芦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药用价值?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