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案例有何独特疗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患者张某,女,45岁,教师,因“反复咽部不适2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2年前因长期用嗓过度出现咽干、异物感,自觉咽中如有“痰块”咯之不出,伴轻微咽痛,无发热、咳嗽,自行服用含片及抗生素(具体不详)后症状暂缓,但遇劳累、干燥或说话过多时易复发,近1个月因备课任务繁重,咽干异物感加重,晨起明显,干咳少痰,偶有声音嘶哑,伴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夜间睡眠差,大便偏干,查体: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双侧扁桃体不大,舌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慢性咽炎,中医诊断为“喉痹”,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案例

中医辨证与治疗思路

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病因多与外邪反复侵袭、肺胃热毒蕴结、脏腑功能失调相关,本案患者为教师,长期用嗓耗气,易伤肺阴;肺金与肾水为母子关系,肺阴不足日久及肾,致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咽喉津液,故见咽干、异物感;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口干、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典型阴虚火旺表现,治疗以“滋阴降火、利咽开音”为法,内服中药结合外治,标本兼顾。

治疗方法与过程

内治法:中药汤剂(百合固金汤加减)

方药组成:百合20g,生地15g,熟地15g,玄参15g,麦冬12g,桔梗10g,甘草6g,白芍12g,贝母10g,薄荷6g(后下),沙参15g,玉竹12g。
煎服方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4周。
方义解析:百合、生地、熟地滋阴润肺,补肾填精;玄参、麦冬、沙参、玉竹养阴生津,清热利咽;桔梗、甘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白芍柔肝敛阴,缓解咽部挛急;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利咽;薄荷疏风利咽,引药上行,全方共奏滋肺肾之阴、清虚火之热、利咽喉之效。

外治法:中药含漱与穴位贴敷

(1)中药含漱液:金银花15g,薄荷10g,甘草6g,桔梗10g,煎煮取汁200ml,每日分3次含漱,每次5分钟,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2)穴位贴敷:选取天突、肺俞、肾俞穴,用吴茱萸适量研末,用醋调成糊状,贴敷穴位,每次4小时,隔日1次,以引火归元、调和肺肾。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案例

治疗过程与症状变化

治疗分三个阶段,具体症状评分(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如下表:

治疗阶段 时间 咽干 异物感 咽痛 干咳 手足心热 睡眠质量
治疗前 第1天 3 3 2 2 2 2
初期 第1周 2 2 1 1 1 1
中期 第2周 1 1 0 0 0 1
恢复期 第4周 0 0 0 0 0 0
  • 初期(1-2周):患者咽干、异物感减轻,干咳减少,手足心热消退,睡眠改善,调整方药:去薄荷,加太子参15g以益气养阴。
  • 中期(3-4周):咽部异物感基本消失,咽部黏膜充血减轻,咽后壁淋巴滤泡缩小,声音嘶哑好转,继续原方巩固,停用穴位贴敷,仅中药含漱巩固。
  • 恢复期(治疗后1-3个月):停药后随访,患者咽部无不适,饮食、睡眠正常,遇劳累后偶有轻微咽干,休息后可缓解。

治疗4周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咽部黏膜检查基本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平和,随访半年无复发,本案提示,慢性咽炎的治疗需注重辨证论治,肺肾阴虚者以滋阴降火为主,内外合用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患者需避免过度用嗓、远离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巩固疗效。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慢性咽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A1: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证型、病程、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一般而言,轻症患者(如单纯阴虚火旺)在用药1-2周后症状可明显改善;重症或病程较长者(如兼有脾虚痰湿)可能需要4-8周甚至更长时间,本案患者为肺肾阴虚,治疗1周后症状即减轻,4周后基本治愈,建议患者坚持治疗,同时配合生活调护,以获得最佳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案例

Q2:慢性咽炎治愈后容易复发,如何通过中医方法预防?
A2:慢性咽炎复发多与体质虚弱、外邪侵袭或不良习惯有关,中医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体质调理:根据证型选用中药或食疗,如肺阴虚者可常食百合、银耳、梨;肾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脾虚者用山药、茯苓煮粥。②外治保健:每日用金银花、甘草泡水含漱,或按摩廉泉、人迎穴以利咽。③生活调护:避免过度用嗓,戒烟酒,少食辛辣煎炸,保持室内湿度,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通过综合调理,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通过图片识别中草药九里香?
« 上一篇 08-31
丽江药材种类具体有哪些特色及常见品种?
下一篇 » 08-3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