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鼻症中医治疗有何良方?效果如何体现?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臭鼻症是耳鼻喉科常见慢性疾病,临床以鼻腔干燥、鼻甲萎缩、鼻腔宽大、嗅觉减退或丧失,及鼻内异味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称为萎缩性鼻炎,中医学将本病归为“鼻槁”范畴,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及外邪侵袭相关,核心病机为鼻窍失养、津液亏耗,治疗以润燥生津、滋养鼻窍为基本原则,结合辨证论治内服中药,配合针灸、外治等综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臭鼻症中医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灵枢·脉度》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强调鼻为肺之窍,肺的生理功能直接影响鼻窍状态,若外感燥热之邪,或久病耗伤肺阴,致肺津不足,鼻窍失于濡养,则发为鼻槁;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清阳不升,鼻窍失养;或年老体弱、房劳过度致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鼻窍失于温煦滋养,瘀血阻滞鼻窍,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加重鼻甲萎缩、鼻内异味。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臭鼻症的核心,临床常分为以下证型:肺阴亏虚证、脾气虚弱证、肾精亏虚证及瘀血阻滞证,具体辨证要点与治疗方案如下表所示: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肺阴亏虚证 鼻内干燥、灼热感,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咽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阴润肺,宣肺通窍 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生甘草、桔梗、辛夷花)
脾气虚弱证 鼻涕黏稠或清稀,鼻甲萎缩,鼻塞,嗅觉迟钝,面色㿠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健脾益气,升清通窍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辛夷花、甘草)
肾精亏虚证 鼻干灼热,鼻甲萎缩,嗅觉丧失,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脉沉细 滋补肾精,温养鼻窍 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偏阳虚加肉桂、附子)
瘀血阻滞证 鼻甲萎缩明显,鼻黏膜暗红,鼻中隔穿孔,鼻内异味重,舌暗有瘀斑,脉涩 活血化瘀,通窍利鼻 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或人工)、老葱、生姜、大枣、辛夷花、石菖蒲)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可直达病所,显著改善症状,针灸治疗常选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足三里(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等穴位,肺阴亏虚证用补法,肾精亏虚证可配合艾灸;中药滴鼻法常用沙参、麦冬、石斛、黄精等煎剂过滤后滴鼻,每日3~5次,每次2~3滴;熏鼻法取当归、红花、桃仁、辛夷花各10g,煎煮后趁热熏蒸鼻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鼻腔冲洗可用生理盐水或中药液(如菊花、薄荷、金银花)清洁鼻腔,减少分泌物积聚。

臭鼻症中医治疗

调护对臭鼻症康复至关重要,患者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避免长期处于干燥、多粉尘环境;戒烟限酒,忌食辛辣刺激、油炸食物;多食滋阴润燥之品,如梨、百合、银耳、蜂蜜;避免挖鼻、用力擤鼻;适当进行鼻部按摩(如揉按迎香穴),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坚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相关问答FAQs:

问:臭鼻症中医治疗一般多久能见效?
答:臭鼻症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中医治疗起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轻症患者坚持内服中药配合外治2~4周可改善鼻干、鼻塞症状,中重度患者需治疗3~6个月以上才能显著控制病情、延缓鼻甲萎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方药,同时注重调护,以提高疗效。

臭鼻症中医治疗

问:中医治疗臭鼻症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答: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生姜)、温燥助火(如羊肉、狗肉、油炸食品)及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之品,以免耗伤津液或损伤脾胃,建议多食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山药、莲子、瘦肉、鸡蛋等,保持饮食清淡、规律,以辅助药物发挥最大疗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能治眼疾的所有中草药
« 上一篇 09-02
肝硬化中医治疗配方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