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体癣股癣,效果究竟如何?有哪些独特方法?需注意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体癣与股癣是临床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癣病”范畴,其中发于躯干、四肢等光滑皮肤者称为“圆癣”,发于腹股沟、会阴、肛周等部位者称为“阴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或接触患者及衣物间接传染,病机核心为“风湿热蕴,虫毒侵袭”,日久可耗伤阴血,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辨证,内服外治相结合,通过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养血润燥等法,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中医治疗体癣股癣

中医对体癣股癣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古籍中早有相关记载,《诸病源候论·癣候》云:“癣之病,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则血气否涩,毛发枯槴,则生癣。”《外科正宗》亦指出:“癣者,风、湿、热、虫四者皆可成之。”其病因主要包括:

  1. 外感风湿热邪:久居潮湿环境、汗出当风、雨淋浸渍等,使风湿热邪外侵,蕴结肌肤,郁而化热,发为红斑、丘疹、水疱,瘙痒不止。
  2. 虫毒传染:接触癣病患者或被污染的衣物、浴巾、席垫等,虫毒之邪侵袭肌肤,湿热与虫毒互结,缠绵难愈。
  3. 血虚风燥:病久耗伤阴血,或素体血虚,肌肤失于濡养,干燥脱屑,瘙痒反复,病程迁延。

病位在肌肤,与脾、肝二脏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内生湿浊,湿郁化热,湿热下注可发为股癣;肝经绕阴器,若肝经湿热,循经下注,亦易致阴癣,临床辨证需分清虚实主次,急性期以湿热、虫毒为主,慢性期以血虚风燥为主。

中医辨证论治与内治法

中医治疗体癣股癣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皮损特点、伴随症状及舌脉表现,分为不同证型,并选用相应方药,常见证型、治法及代表方如下表所示: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 常用药物
湿热蕴肤证 皮损红斑、丘疹、水疱,边界清楚,中央消退,边缘潮红,瘙痒剧烈,抓破后渗液,伴口苦、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 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
肝经湿热证 股癣、阴癣为主,皮损红斑湿润,糜烂渗出,瘙痒明显,伴胁胀、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清肝利湿,杀虫止痒 龙胆泻肝汤合苦参丸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苦参、土茯苓、白鲜皮
血虚风燥证 病程日久,皮损局限,干燥脱屑,色素沉着,瘙痒时轻时重,夜间尤甚,伴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蝉蜕、苦参、苍术、牛蒡子、石膏、知母、甘草
风热湿毒证 皮损鲜红,肿胀明显,水疱密集,瘙痒难忍,伴身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消风散合五味消毒饮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生地、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用药加减:若瘙痒剧烈,可加地肤子、白鲜皮以祛风止痒;渗出明显者,加滑石、车前子以利湿渗浊;皮损肥厚、苔藓样变者,加鸡血藤、丹参以活血通络;肝经湿热重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理气,内服中药一般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中医治疗体癣股癣

中医外治法

外治是中医治疗体癣股癣的重要环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直达病所,快速缓解症状,根据皮损表现选择合适剂型和方法:

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较少)

  • 洗剂:选用炉甘石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大黄、硫黄各等份,研细末加医用酒精浸泡,取上清液)外涂,每日2~3次,有清热、收湿、止痒作用。
  • 酊剂:土槿皮酊(土槿皮、苯甲酸、水杨酸)或百部酊(百部、蛇床子、75%酒精浸泡)外搽,每日1~2次,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避免刺激。

急性期(渗出较多)

  • 溶液湿敷:用马齿苋、黄柏、苦参各30g,煎水取冷湿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有清热燥湿、收敛止痒之效。
  • 粉剂:青黛散(青黛、黄柏、煅石膏、滑石各等份)外扑,保持患处干燥,减少渗出。

慢性期(干燥、脱屑、肥厚)

  • 软膏:用黄连膏(黄连、黄柏、姜黄、当归、麻油)或雄黄膏(雄黄、氧化锌、凡士林)外涂,每日2次,以润燥、杀虫、软化皮损。
  • 油剂:蛋黄油(煮熟鸡蛋黄熬油)或紫草油(紫草、麻油浸泡后煎炸)外搽,每日1~2次,适用于皮肤干燥皲裂者。

外治注意事项:① 搽药前需清洗患处,保持清洁;② 避免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尤其是股癣、阴癣等皮肤薄嫩部位;③ 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④ 若出现皮肤红肿、灼痛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调护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体癣股癣的复发与调护密切相关: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潮湿环境;选择透气、宽松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2. 避免搔抓:搔抓可导致皮损扩散或继发细菌感染,瘙痒时可用手轻拍或用冷毛巾湿敷缓解。
  3. 切断传染途径:不与患者共用浴巾、衣物、鞋袜,浴巾、内裤需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暴晒;自身有足癣、手癣者应同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4. 饮食调理:忌食辛辣、油腻、海鲜及发物(如辣椒、酒、羊肉、韭菜等),以免助湿生热;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绿豆、冬瓜、苦瓜等清热利湿之品。
  5. 增强体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如太极、八段锦)以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体癣股癣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痊愈?
解答:中医治疗体癣股癣的疗程因病情轻重、辨证是否准确及患者体质而异,一般而言,急性期(皮损面积小、症状轻)患者,经规范内服外治1~2个疗程(7~14天)即可明显缓解;慢性期或皮损面积较大、反复发作者,需2~3个疗程(14~21天)甚至更长时间,症状消失后,建议继续巩固治疗1~2周,并配合调护,以降低复发率,若治疗2周无效或皮损加重,需及时调整辨证方案,必要时结合西医抗真菌治疗。

中医治疗体癣股癣

问题2:治疗期间可以同时使用西药抗真菌药吗?两者会冲突吗?
解答:中医与西医治疗体癣股癣的作用机制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联用可增强疗效,一般不冲突,西药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乳膏、克霉唑软膏、伊曲康唑胶囊等)可快速抑制真菌繁殖,缓解症状;中药则通过整体调节,改善湿热、血虚等体质,减少复发,联用时需注意:① 外用药避免与强刺激性中药酊剂、洗剂同用,以免损伤皮肤;② 内服中药与西药抗真菌药需间隔1~2小时,减少药物相互作用;③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口服抗真菌药,中药可优先选择外治或健脾利湿、疏肝解毒等温和方剂,建议在中医师和皮肤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斑秃秘方,疗效如何?成分、用法及效果怎样?
« 上一篇 09-02
眩晕中医治疗,辨证分型有哪些?常用疗法与效果如何?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