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称为“咳血”或“嗽血”,指血自气道咳出,或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中医认为咳血病位在肺,与肝、胃、肾关系密切,病机可概括为“火盛迫血妄行”或“气虚统摄无权”,治疗当以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益气摄血为基本原则,以下从中医辨证分型出发,介绍常见咳血偏方及注意事项,供参考。
中医对咳血的核心认识
咳血总由肺络受损所致,外感风热、燥热之邪,或肝火犯肺、阴虚火旺,灼伤肺络;或气虚阳衰,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发为咳血,临床需结合伴随症状辨寒热、虚实:实热证多见咳血鲜红、痰黄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虚证多见咳血日久、血色暗淡、气短乏力、潮热盗汗,偏方应用需严格辨证,避免虚实误治。
辨证分型与偏方应用
(一)肺热壅盛证
症状:咳嗽剧烈,痰黄稠带血,或咳鲜血,伴胸痛、口干咽燥、身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
治法:清肺泻火,凉血止血。
偏方推荐:
-
桑白皮茅根饮
- 组成:桑白皮15g,白茅根30g,黄芩10g,生地黄15g,甘草6g。
-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500ml,煎至200ml,分2次温服,每日1剂。
- 功效:桑白皮清肺泻火,白茅根凉血止血,黄芩清泻肺热,生地黄滋阴凉血,甘草调和诸药,适用于肺热炽盛、咳血鲜红者。
-
梨藕百合羹
- 组成:雪梨1个(去皮核),鲜藕100g(切片),百合20g,蜂蜜适量。
- 用法:梨、藕、百合加水炖煮30分钟,调入蜂蜜,分2次食用,每日1剂。
- 功效:雪梨润肺清热,藕节凉血止血,百合养阴润肺,适合肺热咳嗽、痰中带血伴咽干者。
(二)肝火犯肺证
症状:咳血或痰中带血,多因情绪激动诱发,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多见于支气管扩张、高血压性肺出血等。
治法:清肝泻火,顺气止血。
偏方推荐:
-
龙胆草栀子茶
- 组成:龙胆草6g,栀子10g,柴胡10g,白芍12g,仙鹤草15g。
- 用法: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 功效:龙胆草、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仙鹤草收敛止血,适用于肝火旺盛、咳血色鲜红伴情绪波动者。
-
芹菜汁蜜饮
- 组成:鲜芹菜500g(洗净榨汁),蜂蜜30ml。
- 用法:芹菜汁煮沸后调入蜂蜜,分2次温服,每日1剂。
- 功效:芹菜清肝泻火,蜂蜜润肺止咳,适合肝火犯肺、咳血伴头痛目赤者。
(三)阴虚火旺证
症状:干咳少痰,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伴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期、肺癌等。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偏方推荐:
-
百合麦冬阿胶粥
- 组成:百合20g,麦冬15g,阿胶10g(烊化),大米100g,冰糖适量。
- 用法:百合、麦冬、大米煮粥,粥成后加入阿胶、冰糖烊化,分2次食用,每日1剂。
- 功效:百合养阴润肺,麦冬滋阴生津,阿胶补血止血,适合阴虚火旺、咳血日久伴盗汗者。
-
银耳百合羹
- 组成:银耳10g(泡发),百合15g,莲子10g,冰糖适量。
- 用法:银耳、莲子炖煮至软烂,加百合、冰糖炖15分钟,睡前食用,每日1剂。
- 功效:银耳滋阴润肺,百合清心安神,莲子养心固涩,适合阴虚咳血伴失眠多梦者。
(四)气虚不摄证
症状:咳血日久,血色暗淡,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血液病等。
治法:益气摄血,健脾养肺。
偏方推荐:
-
黄芪三七瘦肉汤
- 组成:黄芪20g,三七10g(打碎),瘦肉100g,红枣5枚,生姜3片。
- 用法:瘦肉焯水后与黄芪、三七、红枣、生姜同炖,肉熟后调味,喝汤吃肉,每周2-3次。
- 功效:黄芪补气摄血,三七化瘀止血,瘦肉、红枣健脾益气,适合气虚咳血伴乏力者。
-
山药莲子粥
- 组成:山药30g,莲子15g(去心),芡实15g,大米100g,白糖适量。
- 用法:山药、莲子、芡实、大米煮粥,调入白糖,早餐食用,每日1剂。
- 功效:山药健脾补肺,莲子、芡实固涩止血,适合气虚咳血伴食欲不振者。
咳血偏方应用对照表
证型 | 核心症状 | 代表偏方 | 核心药物作用 | 适用人群 |
---|---|---|---|---|
肺热壅盛 | 咳血鲜红、痰黄稠、身热 | 桑白皮茅根饮 | 桑白皮清肺、白茅根凉血 | 肺炎、急性支气管炎 |
肝火犯肺 | 咳血因情绪诱发、胸胁胀痛 | 龙胆草栀子茶 | 龙胆草清肝、仙鹤草止血 | 支气管扩张、高血压患者 |
阴虚火旺 | 干咳少痰、潮热盗汗 | 百合麦冬阿胶粥 | 阿胶补血、百合润肺 | 肺结核、慢性咳血 |
气虚不摄 | 咳血日久、血色暗淡、乏力 | 黄芪三七瘦肉汤 | 黄芪补气、三七化瘀止血 | 慢性病、体质虚弱者 |
注意事项
- 明确病因:咳血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偏方仅作为辅助治疗,需先西医诊断,针对原发病治疗。
- 辨证用药:实热证忌用温补(如黄芪、肉桂),虚证忌用苦寒(如黄连、栀子),避免加重病情。
- 饮食禁忌:咳血期间忌辛辣刺激(辣椒、生姜)、温燥食物(羊肉、狗肉),戒烟酒,避免加重出血。
- 及时就医:若咳血量多(一次超过100ml)、伴呼吸困难、胸痛,或经偏方治疗3天无缓解,需立即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咳血能用偏方自行治疗吗?
A1:不建议自行用偏方治疗咳血,咳血病因复杂,需先通过西医检查(如胸片、CT、支气管镜等)明确诊断,排除肺结核、肺癌等严重疾病,中医治疗需辨证论治,若证型判断错误(如将阴虚火旺误为肺热壅盛),可能延误病情,偏方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合原发病治疗使用。
Q2:咳血偏方需要多久见效?如何判断是否有效?
A2:咳血偏方见效时间因病情轻重、证型差异而异,一般轻症(如急性支气管炎轻度咳血)服用3-5天可能症状缓解,重症(如支气管扩张反复咳血)需1-2周,有效指标包括:咳血次数减少、血色由鲜红转为暗红或痰中带血减少、伴随症状(如咳嗽、咽干)减轻,若服药后咳血加重或出现胸闷、头晕,需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