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故纸,又名破故纸、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是临床常用的温里药,其性味辛、苦,温,归肾、脾经,作为传统中药,故纸的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药性本草》,历代医籍对其功效多有论述,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广泛应用于肾阳不足、脾肾阳虚等证的治疗,以下从传统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阐述其作用。
传统功效与应用
药材故纸的核心功效为“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其应用围绕“温补”与“固涩”两大核心,针对肾阳虚衰、脾肾阳虚所致的多种病症。
补肾助阳,强筋骨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夜尿频多,故纸辛温燥烈,直入肾经,能温补肾阳,常与杜仲、菟丝子、淫羊藿等配伍,增强补肾壮阳之效,如《本草纲目》记载其“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腹中冷痛”,《药性本草》言其“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冷痰,止小便,腹中冷”,对于肾阳虚导致的腰膝冷痛、下肢无力,常与续断、牛膝同用,如“补骨脂丸”;若兼见阳痿,可配伍肉苁蓉、巴戟天,以温肾填精。
固精缩尿,止遗带
肾主封藏,肾虚封藏失职则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故纸能温肾固涩,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固精缩尿药同用,可增强疗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锁精丸”,以故纸配伍桑螵蛸、龙骨,治疗肾虚遗精、尿频;对于小儿遗尿或老人肾虚尿失禁,可单用炒故纸研末吞服,或与菟丝子、覆盆子配伍,标本兼顾,肾虚带下清稀者,故纸配伍海螵蛸、山药,可温肾止带。
温脾止泻,散寒邪
脾肾阳虚,运化失司,可见五更泄泻(鸡鸣泻)、久泻不止、完谷不化,故纸能温补脾肾,与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同用,如经典方剂“四神丸”,主治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方中故纸温肾阳、暖脾土,肉豆蔻温中涩肠,吴茱萸散寒止痛,五味子酸敛固涩,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效,对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属脾肾阳虚者,以四神丸为基础加减,疗效显著。
纳气平喘,治虚喘
“肾主纳气”,肾阳不足,摄纳无权,则气短喘促、动则加重,尤以久病咳喘多见,故纸能温肾纳气,常与蛤蚧、人参、胡桃肉配伍,如“人参蛤蚧散”,治疗肾虚不纳气之虚喘;若兼见肺寒咳嗽,可配伍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现代临床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属肾阳虚者,可改善喘息、气短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材故纸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系统,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活性成分 | 药理作用 |
---|---|
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 | 光敏性成分,能促进黑色素合成,用于白癜风治疗;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
补骨脂酚 | 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防治骨质疏松;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挥发油(补骨脂油) | 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抗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黄酮类成分 | 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抗氧化;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延缓衰老。 |
现代临床应用方向
- 骨质疏松症:补骨脂酚通过调节骨代谢平衡,增加骨密度,临床常与杜仲、骨碎补配伍,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
- 白癜风:补骨脂素外用或内服后经紫外线照射,可激活酪氨酸酶,促进黑色素生成,是治疗白癜风的一线药物。
- 慢性腹泻:四神丸制剂(含故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蠕动,改善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症状。
- 男性性功能障碍:补骨脂提取物可提高睾酮水平,改善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与淫羊藿、巴戟天合用增强疗效。
使用注意
药材故纸性温燥烈,并非人人适宜,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口干舌燥、潮热盗汗)、实热证(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减量。
- 用量用法:常规用量6-12g,入汤剂需打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制成酊剂,过量可能导致口干、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
- 特殊反应:含补骨脂素的制剂可能引起光敏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需做好防晒;部分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需立即停药。
相关问答FAQs
Q1:药材故纸和破故纸、补骨脂是同一种药吗?
A1:是的,药材故纸、破故纸、补骨脂均为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名称。“补骨脂”是其正名,《中国药典》收录的规范名称;“破故纸”是其古代常用别名,因“破”有“破除旧疾”之意,“故纸”指“陈旧之纸”,古人取其“温补固涩、破除沉疴”之效而命名;“故纸”则是“破故纸”的简称,均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功效、用法一致。
Q2:服用补骨脂(故纸)时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A2:服用补骨脂期间,需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如冷饮、肥肉、辣椒、花椒等),以免助湿生热或减弱药效;不宜与萝卜、绿豆同食,因萝卜下气、绿豆解药,可能降低补肾温阳的作用;应避免饮酒,酒精可能加重其温燥之性,导致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如抗凝药、降糖药),需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