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桑寄生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的干燥带叶茎枝,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之效,其药用部位的特殊性(寄生植物)和形态特征,使其在药材鉴定中具有鲜明特征,以下从来源、性状、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鉴别特征,帮助准确识别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

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

桑寄生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灌木,通常寄生于桑树、桃树、李树等阔叶树上,茎枝圆柱形,灰褐色至棕褐色,小枝细密,有明显的纵皱纹和皮孔,嫩枝常被锈色星状毛,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基部圆楔形,全缘,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浅绿色,中脉明显,侧脉3-5对,叶柄长0.5-1cm,花小,两性,簇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粉红色或淡紫色;果实为浆果,椭圆形,橙红色,长约0.8cm,内含1粒种子,药用部位为干燥茎枝,多带叶片,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入药。

桑寄生药材的性状特征(图片识别核心)

桑寄生的药材性状是图片识别的关键,其典型特征可概括为“茎枝圆柱带叶痕,叶面革质有光泽,断面木射线放射状”,具体如下:

  1. 茎枝特征:呈圆柱形或稍扁,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有纵向细密皱纹和突起的皮孔,嫩枝可见锈色绒毛;老枝则较光滑,有叶柄脱落后留下的圆形叶痕,皮孔横向排列,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木部色浅,可见放射状纹理(年轮明显),髓部小或中空。

  2. 叶片特征:叶片常留存于茎枝上或脱落,完整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革质,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浅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绒毛;叶全缘,先端圆钝,基部圆楔形,叶柄短,若叶片脱落,叶痕处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轴状迹。

    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

  3. 气味与味道:气微,味微苦、涩。

桑寄生图片鉴别特征归纳表

为便于快速识别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以下表格归纳其核心鉴别特征:

部位 性状描述 图片识别要点
茎枝 圆柱形,灰褐色/红褐色,有纵皱纹和横向皮孔,质硬,断面木部放射状纹理 表面粗糙,皮孔明显,断面可见“星芒状”射线
叶片 卵形/椭圆形,革质,叶面深绿有光泽,叶背浅绿,全缘,叶柄短 叶片厚实有蜡质感,叶脉网状清晰,无锯齿
整体形态 带叶茎枝,长短不一,常呈小捆或切片状 寄生特征明显(无独立根系,附寄主茎枝)

功效与注意事项

桑寄生性平,味苦、甘,归肝、肾经,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胎动不安(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崩漏下血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苷类等成分,具有降压、利尿、抗炎等作用,需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桑寄生图片识别常见问题

在实际识别中,桑寄生易与槲寄生、桃寄生混淆,以下通过两个常见问题解答,强化图片鉴别能力。

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

FAQs

Q1:桑寄生和槲寄生从图片上如何区分?
A:两者均为寄生植物,但可通过茎枝、叶片和果实特征区分:

  • 茎枝:桑寄生茎枝表面灰褐色,皮孔横向排列;槲寄生茎枝黄绿色至黄褐色,皮点纵向排列。
  • 叶片:桑寄生叶片卵形/椭圆形,革质,叶面深绿有光泽;槲寄生叶片宽椭圆形或倒卵形,纸质,叶面无光泽,叶缘常有不规则波状。
  • 果实:桑寄生果实为橙红色椭圆形浆果;槲寄生果实为球形,黄色或橙红色,表面有瘤状突起。

Q2:桑寄生药材图片中,“断面木射线放射状”具体指什么?
A:指桑寄生茎枝横切面时,木部(靠近中心的部分)可见数条从髓部向四周放射的纹理,类似“星芒状”,这是桑寄生区别于其他寄生茎(如寄生藤)的重要特征,图片中若看到断面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结合叶片革质、叶面有光泽等特点,可初步判定为桑寄生。

通过以上对桑寄生形态特征、药材性状及图片鉴别要点的详细描述,结合表格归纳和FAQs解答,可帮助准确识别桑寄生的中草药图片,确保药材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厨房里能当药材用的食材有哪些?烹饪时如何发挥功效?
« 上一篇 09-07
收购药材的网站有哪些?靠谱平台怎么选?
下一篇 » 09-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