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水莲,又名紫背金牛、路边黄、金耳环等,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Thunb.)Blume的全草或根茎,是我国传统民间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多生于山坡林下、沟边、路旁等阴湿处,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名称“倒水莲”多源于民间对其生长环境的描述——常生于水流附近,且植株形态如莲,故得此名。
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
倒水莲为多年生常绿小灌木,高10-30厘米,根茎横走,暗红色,有多数须根,茎直立或斜升,单一或分枝,幼时被微柔毛,后渐无毛,叶互生或近轮生,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7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叶面深绿色,叶面淡绿色,常有紫色斑点;叶柄长5-8毫米,亚伞形花序,腋生或生于茎顶端,有花3-5朵;花梗长7-10毫米,花萼基部连合,萼片卵形,顶端钝或圆形;花瓣粉红色或白色,广卵形,顶端急尖或钝;雄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稍短;雌蕊与花瓣近等长,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熟时红色,具腺点,花期5-6月,果期11-12月,其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阴,忌强光直射,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
倒水莲的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根茎,传统采收多在夏、秋季进行,此时植株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采收时,连根挖起,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备用,若为全草,可切段晒干;若为根茎,需切片后晒干,炮制方法较为简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段,干燥即可,部分地区也有用鲜品捣烂外用的用法,现代研究表明,倒水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生物碱(如紫金牛酚)、挥发油、有机酸(如没食子酸)、甾体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类和生物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镇咳祛痰、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记载,倒水莲性味苦、辛,寒;归肺、肝、胃经,其功效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咳化痰为主,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
-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可单味煎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桔梗等增强疗效;
- 跌打损伤与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腰腿疼痛、关节酸痛等,可内服或外用鲜品捣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疮疡肿毒与蛇虫咬伤:痈肿疔疮、乳痈、毒蛇咬伤等,可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
- 其他如湿热黄疸、痢疾、白带过多等,也可辨证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为倒水莲的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 抗炎作用:倒水莲提取物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佳;
- 镇咳祛痰作用:能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酚红排泌量,表明其具有显著镇咳和祛痰双重作用;
- 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有保护作用,可降低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 抗氧化作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事项
倒水莲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研末吞服(每次1-3g);外用可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孕妇禁用,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
- 用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剂量控制:内服需严格遵医嘱,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临床应用与经典方剂
在民间验方中,倒水莲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
- 治疗肺热咳嗽:倒水莲15g,鱼腥草12g,枇杷叶10g,水煎服,每日1剂;
- 治疗跌打损伤:鲜倒水莲适量,加酒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 治疗咽喉肿痛:倒水莲10g,板蓝根15g,甘草6g,水煎服。
倒水莲药材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别称 | 紫背金牛、路边黄、金耳环、不出林、叶下珍珠 |
来源 | 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Thunb.Blume的全草或根茎 |
采收时间 | 夏、秋季 |
炮制方法 |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
性味 | 苦、辛,寒 |
归经 | 肺、肝、胃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咳化痰 |
主治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
相关问答FAQs
Q1:倒水莲和半边莲有什么区别?两者都能治疗水肿吗?
A:倒水莲与半边莲虽为两种不同中药材,但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但在主治和药性上存在差异,倒水莲性味苦寒,归肺、肝经,长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较少用于水肿;半边莲性味辛平,归肺、小肠经,以利水消肿、解毒疗疮见长,主治水肿、腹水、蛇虫咬伤等,治疗水肿时多配伍泽泻、茯苓等利水药,若需治疗水肿,应选择半边莲而非倒水莲。
Q2:长期服用倒水莲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长期服用倒水莲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尤其是过量或辨证不当的情况下,其性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等;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影响,长期用药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事项包括: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脾胃虚寒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若出现皮疹、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