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祛寒中草药有哪些?功效与使用方法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祛风祛寒中草药是中医临床用于治疗风邪、寒邪侵袭所致病症的一类药物,其性多辛温,能发散风寒、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关节痹痛、胃寒呕吐等症,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寒主收引”,风邪常夹寒邪致病,侵袭肌表或经络,导致卫气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而祛风祛寒药通过发汗、温散、通络等作用,驱除外邪,恢复机体正常功能,这类药物应用历史悠久,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均以祛风祛寒药为核心,体现了中医“因邪致病,随证治之”的原则。

祛风祛寒中草药

以下为常见祛风祛寒中草药的功效与应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适用症状
生姜 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胃寒呕吐、鱼蟹中毒
桂枝 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风寒感冒有汗无汗、肩背肢节冷痛、心悸水肿
紫苏叶 性温,味辛,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胎 风寒感冒兼气滞腹胀、妊娠恶阻
荆芥 性微温,味辛,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风寒感冒、麻疹初期、便血崩漏
防风 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寒湿痹、头痛身痛、破伤风
白芷 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风寒头痛、鼻塞流涕、带下过多
细辛 性温,味辛,归肺、肾、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风寒头痛、牙痛、痰饮咳喘
藁本 性温,味辛,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风寒湿痹、巅顶头痛

在实际应用中,祛风祛寒中草药常根据病情配伍使用:若风寒束表、无汗而喘,常配麻黄(如麻黄汤);若营卫不和、头痛发热、有汗恶风,常配白芍(如桂枝汤);若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配附子、威灵仙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若胃寒呕吐,常配半夏、生姜以温中降逆,需注意,此类药物多性辛温,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热、实热证及孕妇慎用;煎煮时解表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祛风祛寒中草药

相关问答FAQs:

Q1:祛风祛寒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服用,祛风祛寒药多性辛温,长期使用易耗伤气阴,可能导致口干咽燥、便秘、失眠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调理(如慢性寒性疼痛),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配伍滋阴或益气药物,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

祛风祛寒中草药

Q2: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何选用祛风祛寒药?
A2: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可选用生姜、桂枝、荆芥等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舌苔薄黄,需用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误用辛温药可能加重病情,若症状不典型,建议就医辨证后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马钱子药材图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轮作品种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