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勃,俗称灰包、马屁泡,为马勃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是我国传统中草药,性平,味辛,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等症,其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马勃,轻虚,清肺热,咳嗽失音,诸疮肿毒。”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马勃含有马勃素、马勃酸、尿素、麦角固醇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止血、免疫调节等作用,药用价值显著。
马勃的传统功效与应用
马勃的核心功效集中在清热解毒、利咽止血两方面,具体应用如下:
- 清热解毒,利咽开音:马勃性寒质轻,能清肺热、利咽喉,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若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可单用马勃研末含服,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如《伤寒论》中的“桔梗汤”常加入马勃治疗咽痛失音。
-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马勃味辛能散,性凉能清,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效,对外伤出血、衄血、咯血等症有较好疗效,现代临床常将其研末外敷,用于刀伤、擦伤的止血,或治疗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若疮疡肿毒、乳痈初起,可配伍黄连、蒲公英等煎服,或捣烂外敷以清热消肿。
马勃的传统功效与应用简表
功效 | 主治病症 | 常用配伍 |
---|---|---|
清热解毒,利咽 | 咽喉肿痛、咳嗽失音、风热感冒 |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桔梗 |
凉血止血,消肿 | 外伤出血、咯血、衄血、疮疡肿毒 | 白及、三七、黄连、蒲公英(外敷可单用) |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马勃的用法较为灵活,内服煎汤时需用纱布包煎,以免其绒毛刺激咽喉;研末吞服或外敷时,取适量直接使用即可,一般内服每次3-6克,外敷适量,但需注意,马勃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风寒感冒所致的咽痒、咳痰清稀者不宜使用;部分人可能对马勃过敏,外敷后若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马勃和金银花都能清热解毒,两者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解答:马勃与金银花虽均能清热解毒,但侧重不同,马勃性平偏凉,质轻上浮,长于清利咽喉、凉血止血,尤其擅长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及外伤出血,且兼具消肿生肌之效;金银花性寒,气味芳香,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感冒、疮痈肿毒、热毒血痢等症,偏重于“清解”而非“利咽止血”,临床可根据具体症状配伍使用,如咽喉肿痛可两者同用以增强疗效。
问题2:马勃可以直接生用吗?使用时有什么讲究?
解答:马勃可生用,但需注意用法,生马勃多以外用为主,如外伤出血时,可直接将新鲜或干燥马勃研细末,撒于患处,利用其收敛成分止血并预防感染;内服时,生马勃需包煎(用纱布包好再入锅煎煮),避免其绒毛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若用于咽喉肿痛,也可将马勃研末后含服,每次1-2克,每日数次,能直接作用于患部缓解症状,炮制后的马勃(如炒制)可减轻寒性,适合脾胃虚弱者内服,但需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