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症状以咽干、咽痒、异物感、灼热感或轻微疼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声音嘶哑、咳嗽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或痰热互结、风热外袭所致,治疗以滋阴降火、清热利咽、化痰散结、疏风解表为主要原则,中草药在调理慢性咽喉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改善症状、减少复发。
慢性咽喉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常用中草药
慢性咽喉炎的辨证需结合症状、舌脉等,临床常见证型及对应治法、中草药如下表: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中草药 |
---|---|---|---|---|
肺肾阴虚证 | 咽干微痛,灼热感,午后加重,干咳少痰,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降火,利咽生津 | 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 | 生地、麦冬、玄参、百合、白芍、桔梗、甘草、川贝母、熟地 |
肺脾气虚证 | 咽部异物感,痰白黏稠,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 益气健脾,化痰利咽 | 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 |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桔梗、生姜、大枣 |
痰热蕴结证 | 咽部闷胀,痰多黏稠色黄,口苦黏腻,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 清气化痰丸、温胆汤 | 黄芩、瓜蒌、浙贝母、桔梗、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枳实 |
风热外袭证 | 咽痛加剧,吞咽时明显,发热,微恶风,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 银翘散、桑菊饮 |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淡竹叶、桔梗、甘草、芦根 |
常用单味中草药详解
-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为治咽喉要药,现代研究证实其含绿原酸、木犀草苷,有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作用,用量6-15g,煎服或泡饮,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阴虚咽干、口燥,含麦冬多糖、甾体皂苷,能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咽部干燥,常用量6-12g,便溏者慎用。
-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之功,为治咽喉肿痛之要药,其所含桔梗皂苷能刺激咽部黏膜,促进痰液排出,用量3-9g,过量易致恶心呕吐。
-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能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凉血利咽,对阴虚火旺之咽痛、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有效,含玄参苷、环烯醚萜苷,有抗炎、降血压作用,用量9-15g,脾胃虚寒者忌用。
-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并能调和诸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有抗炎、抗过敏、保护咽喉黏膜作用,常用量3-6g,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需遵医嘱。
-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含薄荷醇、薄荷酮,能缓解咽部痒感、灼热感,煎剂宜后下,用量3-6g,表虚自汗者不宜。
-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对病毒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有较好疗效,含靛蓝、靛玉红,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用量9-15g,体质虚寒者慎用。
- 胖大海:甘淡寒,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适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泡服时宜去核,每次2-3枚,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忌用。
经典方剂与应用
- 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由生地、麦冬、白芍、玄参、川贝母、薄荷、丹皮、甘草组成,适用于肺肾阴虚之慢性咽喉炎,症见咽干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临床常加木蝴蝶、凤凰衣以增强利咽之效。
-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组成,适用于湿热蕴结之咽喉肿痛、口黏胸闷,舌红苔黄腻,现代多用于慢性咽炎伴扁桃体肥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
-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由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桔梗、甘草、贝母组成,功擅滋肾保肺、止咳化痰,适用于阴虚燥咳、咽喉干燥,常配伍沙参、玉竹以养阴生津。
中草药使用方法
- 煎煮法:将药物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改文火煎煮20-30分钟,薄荷、砂仁等芳香药物宜后下;滋补药物如生地、熟地可久煎40分钟,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 代茶饮法:取金银花、麦冬、木蝴蝶、胖大海各3-6g,沸水冲泡,代茶频饮,适用于轻度咽干、咽痒,可长期服用。
- 含漱法:用金银花、薄荷、甘草各10g煎水,含漱于咽部,每次5-10分钟,每日3-5次,可缓解咽部黏膜充血、水肿。
- 外用法:冰硼散、锡类散等中成药喷于咽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咽部红肿、疼痛明显者。
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慢性咽喉炎证型复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药,避免盲目使用寒凉药物(如过量金银花、板蓝根)损伤脾胃阳气。
- 饮食调护:治疗期间忌辛辣、油炸、过甜食物,戒烟酒,少食冷饮,多饮温水,保持咽部湿润。
- 生活起居: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疗程与复诊:慢性病调理需循序渐进,一般以1-3个月为1个疗程,症状缓解后可改用中成药(如金嗓利咽丸、清咽滴丸)巩固,定期复诊调整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慢性咽喉炎用中草药调理需要多久见效?
A:慢性咽喉炎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与病程长短、证型、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一般而言,轻度患者(如单纯咽干、异物感)规范用药1-2周可缓解症状;中度患者(如咽痛、咳嗽伴淋巴滤泡增生)需1-2个月;重度或反复发作者(伴声带小结、息肉等)需3个月以上,同时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若用药2周症状无改善,建议及时复诊,调整辨证方案。
Q2:中草药可以和西药(如抗生素、含片)一起吃吗?
A:中草药与西药联用需谨慎,建议间隔1-2小时服用,避免药物成分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含抗生素的西药(如阿莫西林)与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如金银花)联用可能增强抗炎效果,但需监测胃肠道反应;含碘喉片(如西地碘)与海藻、昆布等含碘中草药同用可能致碘过量,需避免,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联用,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