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蒲,又名菖蒲、白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常用的开窍豁痰、化湿和胃类中药,其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论述,称其“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足见其在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将从植物学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对昌蒲进行全面阐述。
植物学特征与生长环境
昌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30cm,直径0.5-2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上有鳞叶痕,根茎上方有叶痕,呈半圆形或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20-60cm,宽0.5-1.5cm,先端渐尖,中脉明显,平行脉,两面光滑;叶鞘膜质,管状,抱茎,肉穗花序圆柱状,长3-10cm,直径0.5-1cm,黄绿色;花被片6,两轮;雄蕊6;子房卵圆形,浆果成熟时红色。
昌蒲多生于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溪流沿岸,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忌干旱,适宜生长在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平原水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如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印度、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亦有分布,药用部位以秋季采挖的根茎为佳,挖取后洗净,除去须根,晒干或阴干,即为生昌蒲;亦有鲜用者,称为“鲜昌蒲”。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昌蒲性辛、苦,温;归心、胃经,其气芳香,辛温行散,苦燥温通,既开窍醒神,又化湿和胃,兼具开窍、豁痰、辟秽、醒神、益智、止痛之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昌蒲辛香走窜,性温通利,善于走心窍,开闭醒神,为“开心孔”之要药,对于痰蒙心窍、清阳被阻所致的神志昏乱、癫痫、惊厥、健忘失眠等症,尤为适用,如《本草备要》言其“去湿逐风,除痰开窍,醒神健脑”,若治癫痫痰闭,常与远志、胆南星、天竺黄配伍,如白金丸;治中风昏迷,配伍麝香、冰片、牛黄,增强开窍醒神之力。
化湿和胃,开胃进食
昌蒲苦温燥湿,芳香醒脾,能化湿浊、醒脾胃、和胃气,适用于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痞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白腻等症,如《名医别录》记载其“主肠胃寒湿,霍乱转筋,腹痛痞满”,常与厚朴、陈皮、半夏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湿热蕴结中焦,配伍黄连、黄芩、竹茹,如黄连温胆汤。
辟秽杀虫,止痒止痛
昌蒲外用可辟秽浊、杀虫止痒,用于痈疽疥癣、湿疮瘙痒、牙痛等症。《本草纲目》载其“治痈疽,敷蛇虫伤”,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汤熏洗,可解毒杀虫;治龋齿疼痛,可研末搐鼻或含漱,如《千金方》中“昌蒲含漱方”。
临床应用与配伍举例
昌蒲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症特点配伍伍,以增强疗效,以下为常见配伍及适应证:
适应证 | 配伍药物 | 方剂举例 | 功效 |
---|---|---|---|
痰蒙心窍,癫痫 | 远志、胆南星、天竺黄、朱砂 | 白金丸 | 豁痰开窍,镇心安神 |
中风昏迷,痰热壅盛 | 麝香、冰片、黄连、竹沥 | 安宫牛黄丸(加减) | 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
湿阻中焦,脘痞腹胀 | 厚朴、陈皮、半夏、茯苓 | 不换金正气散 |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
健忘失眠,心肾不交 | 远志、茯苓、龙骨、龟甲 | 孔圣枕中丹 | 交通心肾,益智安神 |
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 雄黄、苦参、蛇床子、地肤子 | 昌蒲解毒汤(外用) | 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昌蒲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α-细辛醚、β-细辛醚、细辛醛等)、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等)、生物碱(菖蒲碱、细辛碱等)、有机酸及多糖等,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
昌蒲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减少士的宁、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GABA能神经元活性、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有关。
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研究表明,昌蒲提取物能改善东莨菪碱、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以及抗氧化、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相关。
抗炎与消化系统保护作用
昌蒲挥发油对角叉菜胶、巴豆油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炎症介质(如PGE2、TNF-α)水平;其煎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有一定疗效。
抗病原微生物与抗肿瘤作用
体外实验显示,昌蒲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β-细辛醚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α-细辛醚可诱导肿瘤细胞(如肝癌、肺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为肿瘤辅助治疗提供了潜在方向。
使用注意与禁忌
昌蒲虽为常用中药,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3g(鲜品加倍);入丸散,每次0.3-0.6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因其挥发油易挥发,煎煮时不宜久煎,一般后下。
- 禁忌人群:阴虚阳亢、汗多、出血者禁用;孕妇慎用(辛温走窜,可能动胎气);胃溃疡患者慎用(其挥发油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
-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惊厥、昏迷,需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 配伍禁忌: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等性寒滑利之品同用,以免降低药效;与藜芦相反,属“十八反”禁忌。
相关问答FAQs
Q1:昌蒲(石菖蒲)与九节菖蒲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选用?
A:昌蒲(石菖蒲)与九节菖蒲虽名称相似,但来源、功效差异显著,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性辛温,偏于开窍豁痰、化湿和胃,适用于痰蒙心窍、湿阻中焦等实证;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性辛温,偏于开窍豁痰、安神醒脑,药力较石菖蒲更峻,但毒性稍大,多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等急症,选用时,若需化湿和胃、健胃消食,首选石菖蒲;若需开窍醒神、镇惊安神,可选用九节菖蒲,但需严格控制用量,避免长期使用。
Q2:日常生活中用昌蒲泡水喝能健脑益智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A:昌蒲确有“益智”功效,其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适合于痰湿阻络、心神不宁所致的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者,日常泡水可取昌蒲1-2g(鲜品3-5g),切碎后用沸水冲泡,加盖焖5-1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搭配远志、茯苓等增强效果,但需注意:①阴虚火旺(如口干舌燥、潮热盗汗)者不宜饮用,以免加重症状;②不宜长期大量饮用,一般连续饮用不超过2周;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若饮用后出现不适(如胃部不适、头晕),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