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中草药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茯苓,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中的经典品种,自古便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著称,其应用历史跨越千年,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云南(云苓)、安徽(安苓)、湖北(鄂苓)等地,其中云南因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所产茯苓质地坚实、断面细腻,尤为道地,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茯苓不仅广泛用于中医临床,还常出现在日常食疗方中,其独特的形态特征也使得相关图片在药材识别、教学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茯苓中草药图片

从生长环境来看,茯苓多寄生于松树(如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等)的根部,属兼性腐生菌,喜温暖、干燥、通风的环境,适宜生长在海拔700-1000米、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人工栽培时,需先培养菌种,再将菌种接种于松木段或松木屑中,经过3-5个月的生长,菌核逐渐形成并膨大,最终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泥土,反复“发汗”(使内部水分渗出)后晒干,这种生长特性使得茯苓的形态受寄主和环境影响:高山地区的茯苓因光照充足、温差大,菌核多呈类球形,表面瘤状突起较明显;而平原地区的茯苓则可能因土壤湿度较大,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表面相对光滑。

茯苓的形态特征是其图片识别的核心,完整的茯苓菌核(商品称“茯苓个”)通常为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头(直径约5-15cm),大者可达数十斤,表面颜色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皱缩纹理和凹陷的皮孔(俗称“茯苓皮”),偶有未脱落的棕色菌索残留,用手触摸,表面坚实而略有韧性,不易碎裂,指甲划过可见细小粉末脱落,若将茯苓纵向切开,断面则为白色或淡粉色,颗粒性,可见放射状排列的纹理(由菌丝束构成),俗称“筋脉”,这是茯苓区别于其他伪品的重要特征,部分茯苓因生长年限较长(俗称“多年苓”)或储存不当,断面可能出现裂隙或黄棕色斑块,但整体仍以白色、细腻、粘牙为佳,根据加工方式不同,茯苓商品可分为:茯苓皮(菌核外皮,厚约1-2mm,棕褐色,具皱纹)、茯苓块(去皮后切成的厚片,直径2-4cm,厚4-6mm,切面白色,有放射状纹理)、茯苓片(更薄的切片,厚1-2mm,半透明状)和茯苓屑(碎片或粉末),不同规格的图片特征也有所差异——如茯苓块切面平整,纹理清晰;茯苓粉则呈白色细末,无结块,偶见细小菌丝。

在药用价值方面,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中医认为其“利水而不伤正,健脾而不滋腻”,既能渗湿利水,又可健脾宁心,还能宁心安神,临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如五苓散)、痰饮眩悸(如苓桂术甘汤)、脾虚食少(如参苓白术散)、便溏泄泻、心神不安(如酸枣仁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主要含茯苓多糖(含量约2%-5%)、三萜类化合物(如茯苓酸、齿孔酸)、茯苓聚糖、麦角甾醇等成分,其中茯苓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保肝的作用;三萜类化合物则有利尿、镇静、抗炎、降血糖等功效,这些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茯苓菌核的内部,尤其是靠近皮层的“茯苓纹”区域,因此在图片识别中,若茯苓切面颜色过白、无放射状纹理,可能提示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品质不佳。

茯苓中草药图片

结合茯苓的图片进行识别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整体形态,野生茯苓因生长环境自然,多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粗糙;栽培茯苓在人工控制下,形态更规则(如类球形或椭圆形),二是表面特征,优质茯苓表面应为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皱缩皮孔,无霉斑、虫蛀或破损,若图片中表面颜色均匀光滑,可能为人工染色或劣质品,三是切面特征,正品切面为白色或淡粉色,颗粒性,有放射状纹理(“筋脉”),纹理越细密、越清晰,品质越好;若切面呈黄白色、粉性足但无纹理,可能是土茯苓等伪品,四是气味,茯苓无臭或微淡,嚼之粘牙(图片虽无法体现口感,但可提示结合文字描述);若有酸腐味、霉味或刺鼻气味,则已变质,为帮助区分常见伪劣品,以下通过表格对比其特征:

伪劣品名称 来源 特征对比 鉴别要点
土茯苓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根茎 表面黄棕色,有结节状隆起,具茎痕;切面呈粉性,可见维管束小点(“筋脉”)呈点状而非放射状 无茯苓的粘牙感,味微甜,嚼之有砂砾感
猪苓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表面乌黑或灰黑色,有凸起的疣状突起;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颗粒性,无白色粉性 质地较轻,水浸泡后膨胀较小(膨胀度为原体积2-3倍,茯苓为3-5倍)
赭苓 染色的劣质茯苓 表面呈深褐色或红褐色,颜色不均匀;切面颜色一致,无自然放射状纹理 水洗后可能褪色,气味刺鼻(可能用焦糖素等染色)

在实际应用中,茯苓的图片常出现在多个场景:中药图谱中,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的图片用于展示药材原形态;电商平台的产品图片则需清晰呈现表面纹理和切面特征,以帮助消费者选购;教学课件中,茯苓的显微图片(菌丝、淀粉粒)与宏观图片结合,用于讲解药材鉴定,茯苓的食疗应用也使其图片常见于养生类内容——如茯苓粥(茯苓粉与大米同煮,成品呈乳白色)、茯苓饼(茯苓粉与面粉、鸡蛋制成的点心,表面微黄)等,这些图片通常搭配食材成品,直观展示茯苓的食用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虽性平和,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滑精、腰膝酸软等不适,虚寒精滑者慎用;茯苓不宜与米醋同服,以免影响药效,在选购时,可通过图片初步判断品质:优质茯苓图片应显示菌核坚实、表面皱缩明显、切面细腻有纹理;而劣质茯苓则可能存在霉变(表面有白色或绿色霉斑)、虫蛀(有蛀孔或粉末)或颜色异常(过白或过黑)。

茯苓中草药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茯苓图片中如何区分野生茯苓和栽培茯苓?
A1:野生茯苓因生长环境自然,多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粗糙,瘤状突起明显,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头,大者可达数十斤),切面放射状纹理细密且分布不均;栽培茯苓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形态多呈类球形或椭圆形,表面相对光滑,大小较均匀(直径多在10-20cm),切面纹理较粗疏且分布规则,野生茯苓因生长年限较长,断面可能偶见黄棕色“心”(未完全分化的菌丝),而栽培茯苓则多为白色全肉。

Q2:茯苓切面上的放射状纹理是什么形成的?与药效有关吗?
A2:茯苓切面上的放射状纹理是由菌丝束在菌核生长过程中,沿营养和水分运输方向定向排列形成的,是茯苓菌丝结构的直观体现,这些纹理区域富含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有效成分,因此纹理越清晰、越密集,通常提示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药效相对较好,若切面纹理模糊或消失,可能因生长年限不足(菌核未成熟)或加工不当(过度发汗)导致,品质较差。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春季养生中药材
« 上一篇 09-24
感冒特效中草药真有效吗?效果与安全性如何?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