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竹菇,其药用功效、适用人群、用量及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竹菇,又名竹茹、竹二青、竹皮等,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Bambusa beecheyana Munro)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ex Steud.)等的茎秆中间层,其性甘、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之效,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化痰药,应用历史悠久,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如《名医别录》言其“主呕哕,温气寒热,吐血崩中”,《药性论》则载其“止呕吐,温痰寒热,开胃,呕哕不止者,煮汁服之”。

中药材竹菇

基源与采收加工

竹菇的药用部位为新鲜茎秆削去外皮后刮取的中间层,或干茎秆去除外皮后刮取的中间层,全年均可采收,但以冬季采者为佳,此时茎秆内养分充足,药效较优,采收时,选取生长3-4年的健康植株,从基部砍取茎秆,截成1-1.5米小段,用刀削去外表的青黄色硬皮,露出中间的白色或淡黄色薄膜状层,即为“生竹菇”;若将生竹菇置铁锅中,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干,则为“炒竹菇”,炒制后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若取生竹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则为“蜜炙竹菇”,蜜炙后偏于润肺止咳,加工过程中需去除杂质,保持完整,干燥处储存,防潮防霉。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竹菇性甘,味微寒,归肺、胃、胆经,其质地轻柔,药性清泄,既能清肺热化痰,又能清胃热止呕,还能清心热除烦,凉血止血。

  • 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常配伍黄芩、瓜蒌、浙贝母等,如《医门法律》中的清气化痰丸;若治肺热咳喘,痰稠难咯,可配伍桑白皮、地骨皮、杏仁等以清肺化痰平喘。
  • 除烦止呕:适用于胃热呕吐,妊娠恶阻,以及痰热扰心所致的心烦失眠、惊悸不宁,如《金匮要略》中的橘皮竹茹汤,以竹菇配伍橘皮、生姜、人参等,治疗胃虚有热、气逆呕吐;若治妊娠呕吐,可配伍苏梗、砂仁、黄连等以清热安胎和胃止呕。
  •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等,常配伍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凉血止血药,增强止血之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竹菇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多糖、黄酮类、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表:竹菇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类别 代表物质 主要药理作用
多糖 竹茹多糖 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黄酮类 芒花苷、荭草素 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
生物碱 竹茹碱A、B 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缓解恶心呕吐,镇静催眠
挥发油 樟脑、龙脑、柠檬烯 抑制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局部麻醉作用
氨基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 参与机体代谢,提供营养,增强细胞功能

药理研究显示,竹菇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其多糖和黄酮类成分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稀释痰液;抗炎作用方面,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红肿热痛;抑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胃肠道常见致病菌效果明显;竹菇还能调节胃肠功能,双向调节胃肠平滑肌张力,缓解呕吐、腹胀等不适;其抗氧化成分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辅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中药材竹菇

临床应用与配伍

竹菇在临床应用广泛,可根据病情不同配伍使用:

  • 痰热咳嗽:常与黄芩、清半夏、胆南星等同用,如《医学正传》清气化痰丸;若兼见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可配伍沙参、麦冬、川贝母以养阴清肺化痰。
  • 胃热呕吐:单用即效,如《本草汇言》载“竹茹,治胃热噎膈,伤寒后呕哕不止,煎汤细细饮之”;若配伍橘皮、生姜、大枣,即《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治胃虚有热、气逆呕吐;若治妊娠呕吐,可配伍苏梗、砂仁、黄芩以清热安胎和胃。
  • 心烦失眠:常与黄连、栀子、合欢皮等同用,治痰热扰心之心烦不寐;若兼见心悸怔忡,可配伍珍珠母、磁石、远志以重镇安神。
  • 血热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伍侧柏叶、白茅根、仙鹤草以凉血止血;治崩漏下血,可配伍艾叶、阿胶、棕榈炭以止血固经。

使用注意与鉴别方法

使用注意:竹菇性寒,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慎用;虚寒性呕吐者不宜单用;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长期服用需辨证,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鉴别方法

  • 性状鉴别:生竹菇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长条状,浅黄白色或黄绿色,体轻,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炒竹菇表面微黄色,微有焦斑,气微香,蜜炙竹菇表面深黄色,有光泽,味微甜。
  •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可见纤维成束,细长,两端尖,壁厚,木化;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厚,纹孔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棒晶;导管为网纹、螺纹导管。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竹菇药源丰富,多为野生或人工栽培,但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需注意资源保护,主产区已开展人工栽培技术,如青秆竹、大头典竹的规模化种植,通过合理采收(如分株采收、留蔸更新)确保资源再生,应加强竹菇的规范化种植(GAP)研究,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保证药材质量;深入挖掘其活性成分,开发新型中药制剂(如颗粒剂、口服液),拓展应用领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药材竹菇

相关问答FAQs

Q1:竹菇和竹沥有什么区别?
A:竹菇与竹沥虽同为竹类药材,但来源、功效和应用均有不同,竹菇为禾本科植物茎秆的中间层,性寒,功专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偏于治痰热咳嗽、胃热呕吐;竹沥为新鲜竹竿经火烤后沥出的黄澄清汁,性大寒,功擅清热化痰、定惊利窍,偏于治中风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神昏等,简单说,竹菇“止呕”效佳,竹沥“开窍力强”。

Q2:竹菇可以长期服用吗?
A:竹菇性寒,长期服用需谨慎,尤其脾胃虚寒者,若确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胃炎痰热呕吐、反复咳嗽痰黄),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如加入生姜、大枣、白术等温中健脾药,减轻寒凉之性,避免损伤脾胃阳气,一般建议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真图
« 上一篇 09-24
中草药藿香草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