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藿香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藿香草,又名藿香、土藿香,为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Agastache rugosa(L.)O. Ktze.,其全草入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化湿解暑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江南、华南地区栽培广泛,植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被微柔毛;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具粗钝齿,叶面微皱,叶背有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小坚果倒卵形,成熟时褐色,以叶多、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中草药藿香草

从中医理论看,藿香草性微温,味辛,气芳香,归脾、胃、肺经,其核心功效在于“化湿醒脾,辟秽和中,发表解暑”,其性温而不燥,味辛而不峻,既能化湿浊以醒脾开胃,又可解表寒以和中止呕,还能清暑热以辟秽化浊,故被誉为“湿浊阻中、暑湿夹寒之要药”,临床应用中,若遇湿浊困脾导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常配伍苍术、厚朴、陈皮(如不换金正气散),以增强化湿健脾、行气和中之效;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胸闷恶心、吐泻交作,则以藿香为君药,配伍紫苏、白芷、大腹皮等制成藿香正气散(水/丸),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对于夏月感暑,症见头昏脑涨、胸闷烦渴、恶心呕吐,可单用藿香煎汤代茶,或与金银花、连翘、荷叶等同用,以清暑解热、化湿和中,藿香草还可用于治疗鼻渊(鼻炎)、牙痛等症,取其芳香上窜、祛湿通窍之功,常配伍苍耳子、细辛等煎服。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藿香草的药理活性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其全草含挥发油(1.5%-2.5%),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广藿香酮(pogosto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α-蒎烯(α-pinene)等,还含黄酮类(刺槐苷、槲皮素)、鞣质、多糖等成分,挥发油中的广藿香酮具有显著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广藿香醇能调节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胃肠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黄酮类成分则具有抗氧化、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为其解暑、抗炎功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藿香挥发油还能刺激嗅觉神经,兴奋消化中枢,起到开胃醒脾的作用。

中草药藿香草

藿香草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5-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可适量煎水含漱(治口臭、牙龈肿痛),或捣敷(治湿疹、 dermatitis),使用时需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因其性温辛散,易耗伤阴液;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过度损失,影响疗效;若用于解暑,宜鲜品为佳,可保留更多有效成分。

藿香草基本信息一览表

项目
拉丁学名 Agastache rugosa(L.)O. Ktze.
科属 唇形科藿香属
药用部位 全草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主要功效 化湿醒脾,辟秽和中,发表解暑
常用配伍 湿浊困脾配苍术、厚朴;外感寒湿配紫苏、白芷;暑湿烦热配金银花、荷叶
现代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调节胃肠功能、解热镇痛、抗氧化

相关问答FAQs

Q1:藿香草和广藿香是同一种药吗?
A:不是,藿香草(藿香)为唇形科藿香属植物Agastache rugosa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我国南北各地,性味辛微温,偏于化湿解暑、和中止呕;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性味辛微温,偏于芳香化湿、和胃止呕、发表解暑,且药力较藿香草更厚重,善于化湿浊、醒脾开胃,两者虽功效相近,但来源、产地及临床应用侧重有所不同,不可混用。

中草药藿香草

Q2:夏天用藿香草解暑,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A:不建议长期过量饮用,藿香草性偏温,虽能解暑化湿,但长期或过量服用易耗气伤阴,尤其对于阴虚火旺(症见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或气虚(症见乏力、气短、自汗)者,可能加重不适,一般建议夏季暑湿重时短期饮用,每次取5-10g干品或10-15g鲜品,用开水冲泡或煮水,连服3-5天即可;若需长期调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配伍其他药物,如阴虚者可加麦冬、石斛,气虚者可加太子参、黄芪,以平衡药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竹菇,其药用功效、适用人群、用量及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09-24
中草药柴功效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