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地黄药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鲜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三者性味归经与药效各有侧重,是临床常用的滋阴补肾要药,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之功,后世医家对其药效不断发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经验。

中草药地黄药效

地黄的性味归经与炮制沿革

鲜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由鲜地黄烘焙或晒干而成,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功专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则取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加黑豆蒸制而成,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见长,炮制过程通过改变药性,使地黄从清热凉血转向滋补,体现了中药“生熟异治”的特点,如《本草纲目》载:“生地黄大寒,胃虚食少、脾虚泄泻者忌之;熟地黄微温,胃虚少食、脾虚泄泻者宜之。”

传统药效与应用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熟地黄)

熟地黄为滋阴补肾之要药,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其性温润,能补精血、益肝肾,常配伍山茱萸、山药等组成六味地黄丸,治肾阴不足、虚热骨蒸;配伍菟丝子、覆盆子等,用于肾精亏虚之不孕不育、须发早白,如《景岳全书》左归丸,以熟地黄为君,治真阴肾水不足,腰酸遗泄、神疲口燥。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鲜地黄、生地黄)

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适用于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等症,如《千金方》犀角地黄汤,以鲜地黄配犀角、赤芍,治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生地黄兼具凉血与滋阴,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阴、舌红少苔、津伤口渴,如《温病条辨》增液汤,配玄参、麦冬,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

调节冲任,止血安胎

地黄通过滋肾阴、养肝血,可调节冲任功能,用于血虚血热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等,如《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汤,以熟地黄配人参、白术,治气血两虚、胎动不安;生地黄配阿胶、艾叶,治血热崩漏,凉血止血而不留瘀。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黄含环烯醚萜苷(如梓醇、益母草苷)、地黄多糖、苯乙醇苷类、微量元素(Fe、Zn、Se)等活性成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

中草药地黄药效

免疫调节作用

地黄多糖是地黄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平衡,研究表明,地黄多糖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加血清IgG、IgM含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抗衰老与抗氧化作用

地黄中梓醇、地黄苷等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延缓细胞衰老,熟地黄水提物可改善D-半乳胺所致衰老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有关。

降血糖与调节代谢

梓醇是地黄降血糖的主要成分,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多途径降低血糖,动物实验显示,梓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改善糖耐量,同时调节血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

抗炎与保护心脑血管

地黄水提物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角叉菜胶足肿胀、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地黄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肝与抗肿瘤作用

地黄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如CCl₄所致)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体外实验表明,地黄提取物对肝癌HepG2、肺癌A549等肿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中草药地黄药效

临床应用与配伍

地黄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选择炮制品,并注意配伍:

  • 鲜地黄:用于热病烦渴、血热出血,可捣汁饮或配伍玄参、丹皮。
  • 生地黄:用于热病伤阴、阴虚内热,常配麦冬、沙养阴生津,配丹皮、赤芍凉血止血。
  • 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肾精亏虚,配当归、白芍补血(如四物汤),配山茱萸、山药滋肾(如六味地黄丸)。

注意事项

地黄性滋腻,易碍脾胃,脾虚湿滞、气滞痰多、食少便溏者慎用;鲜地黄、生地黄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熟地黄性温,阴虚火旺者宜配知母、黄柏清相火,服用期间忌食萝卜、葱白、薤白,以免影响药效。

不同炮制品地黄药效对比表

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临床应用举例
鲜地黄 甘、苦,寒;心、肝、肾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热病烦渴
生地黄 甘,寒;心、肝、肾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病伤阴、舌绛少苔、津伤口渴
熟地黄 甘、微温;肝、肾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肾阴亏虚、腰膝酸软、血虚萎黄

相关问答FAQs

问:地黄生用和熟用功效有何不同?如何选择?
答:生地黄与熟地黄虽同源于地黄,但因炮制方法不同,药性功效差异显著,生地黄经晒干或烘干,性寒凉,功专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伤阴(如舌红少苔、口干)、血热出血(如吐血、衄血)或阴虚内热(如骨蒸潮热),熟地黄则需九蒸九晒,药性由寒转温,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主,用于血虚萎黄、心悸失眠、肾精亏虚(如腰膝酸软、遗精)及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选择时需根据体质:实热证、阴虚有热者用生地黄;精血亏虚、阳虚不明显者用熟地黄,若兼有虚火,可配知母、黄柏清泻相火。

问:长期服用熟地黄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答:熟地黄滋腻碍胃,长期服用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脾胃不适症状,因其性温,部分阴虚火旺者(如手心热、口干苦但怕冷不明显)服用后可能加重内热,出现上火表现,为避免副作用,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控制用量,常规每日10-30g,不宜过大;二是配伍健脾药,如配砂仁、陈皮理气和胃,或配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减轻滋腻之性;三是中病即止,症状改善后减量或停用,避免长期服用;四是脾胃虚弱者改用生地黄或鲜地黄,或通过炮制降低滋腻度(如酒制熟地黄可增强活血且减轻碍胃),若服用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优质中药材批发
« 上一篇 09-24
安国药材蜈蚣价格为何波动?市场供需如何影响?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