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风轮菜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风轮菜为唇形科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untze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蜜蜂草、苦草、风轮草、鱼串草等,是中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微寒,归肺、脾、肝经,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草药风轮菜

来源与分布

风轮菜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6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4.5cm,宽1-2.5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脉上被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顶生穗状花序,苞叶叶状,苞片钻形,花萼筒状,花冠粉红色或淡紫红色,小坚果卵球形。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生于海拔50-3000米的山坡草地、路旁、田边、溪边及林缘,资源丰富,易于采集栽培。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肺、脾、肝经。

功效主治

  1.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等,单用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增强清热解毒之效;亦可用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2.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常与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等凉血止血药同用;对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敷。
  3. 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可配伍当归、川芎、乳香等活血化瘀药,煎服或外敷,对湿热泻痢、肠炎等也有一定疗效,常与黄连、木香等配伍。

化学成分

风轮菜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及微量元素等,为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草药风轮菜

成分类别 代表性化合物 主要作用
挥发油 樟脑、龙脑、柠檬烯、α-蒎烯、β-蒎烯 抗菌消炎、解热镇痛
黄酮类 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 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
酚酸类 咖啡酸、迷迭香酸、绿原酸、阿魏酸 抗炎、抗氧化、止血、保护心血管
三萜类及甾体 齐墩果酸、熊果酸、β-谷甾醇 抗肿瘤、护肝、调节血脂
微量元素 铁、锌、铜、锰 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风轮菜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风轮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酮类和酚酸类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或抑制核酸合成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
  2. 抗炎作用:迷迭香酸、槲皮素等成分可抑制炎症介质(如PGE₂、TNF-α、IL-6)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炎症(如肿胀、渗出)和慢性炎症(如关节炎)均有改善作用。
  3. 止血作用:含有的鞣质和钙离子可收缩局部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咖啡酸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强凝血功能,对咯血、衄血、外伤出血等有较好疗效。
  4.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和酚酸类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5. 镇痛作用:挥发油中的樟脑、龙脑成分可刺激冷感受器,产生清凉感,缓解疼痛;生物碱类成分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疼痛信号的传导,发挥镇痛效果,对头痛、牙痛、风湿痛等有效。
  6. 免疫调节作用:多糖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抵抗力。

临床应用

  1.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风热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配伍,如风轮菜汤(风轮菜15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可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
  2. 消化系统疾病: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单用风轮菜30g煎服,或配伍黄连6g、木香6g,以清热燥湿、行气止痢,改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3. 出血性疾病:用于咳血、衄血、崩漏,鲜风轮菜60g捣汁服,或配侧柏叶15g、白茅根30g,凉血止血;外伤出血用干品研末外敷,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4. 外科疾病:用于痈肿疮毒、跌打损伤,鲜风轮菜适量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每日1次;或配蒲公英15g、野菊花15g煎水外洗,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5. 现代制剂:以风轮菜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制剂有风轮菜颗粒(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轮菜搽剂(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便于携带和使用。

资源分布与栽培技术

资源分布:风轮菜在中国分布广泛,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均有分布,常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田边及溪边,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环境,耐旱、耐瘠薄。

栽培技术

  1. 繁殖方式: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分株繁殖,春季3-4月将种子条播或穴播,覆土1-2cm,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出苗;分株繁殖于春季挖取母株,分切带芽根茎,按行株距30cm×20cm栽植。
  2. 田间管理:喜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苗期施氮肥1-2次,生长后期施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注意防治病虫害,如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需注意排水防涝。
  3. 采收加工:夏秋季开花前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切段备用;鲜品可随采随用,或冷藏保存。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中草药风轮菜

  1. 脾胃虚寒者慎服,以免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
  2. 孕妇慎用,其活血、通经作用可能引起流产。
  3. 不宜过量长期服用,偶见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停药后可缓解。
  4. 对风轮菜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用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问:风轮菜和薄荷都是唇形科植物,功效上有何区别?
答:风轮菜与薄荷虽同属唇形科,但功效侧重不同,风轮菜性微寒,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见长,主治咽喉肿痛、痢疾、出血等热证及疮疡肿毒;薄荷性凉,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为主,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麻疹不透,薄荷芳香走窜,能疏肝解郁,而风轮菜无此功效,两者需根据具体症状辨证选用。

问:风轮菜可以长期用来预防感冒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风轮菜预防感冒,风轮菜性微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腹泻等不适,感冒预防应注重增强体质(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等,若需用药调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避免盲目长期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药材能辅助降压?功效、用法及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 上一篇 09-24
为何要发展水生药材种植?其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是什么?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