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伞中草药,民间俗称“山伞草”,为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的全草,是我国传统民间用药,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山坡林下、溪边草丛或阴湿沟谷中,其名称源于植株复伞形花序如张开的小伞,加之多生于山野,故得“山伞”之名,作为一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良药,山伞草在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现代药理学研究也为其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原植物与形态特征
山伞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或疏生短毛,根茎短,横生,有多数细长的须根,淡棕色,茎直立,上部常呈叉状分枝,绿色或带紫红色,基生叶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有宽膜质鞘;叶片圆心形或肾状圆形,长3-10厘米,宽4-12厘米,边缘3-5浅裂,裂片顶端有锯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茎生叶较小,叶柄较短,叶片分裂更深,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梗长5-15厘米;总苞片2-3,线形或披针形;伞辐6-12,不等长;小总苞片5-6,线形;花多数,白色或淡紫色,花瓣倒卵形,顶端内凹;花柱基扁平,花柱短,双悬果卵圆形,长2-3毫米,宽1.5-2毫米,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柄长2-5毫米,其形态特征可归纳如下:
特征部位 | 形态描述 |
---|---|
根 | 根茎短横生,须根多,淡棕色 |
茎 | 直立,上部叉状分枝,绿色或带紫红色 |
叶 | 基生叶叶柄长,叶片圆心形或肾状圆形,边缘3-5浅裂;茎生叶较小,分裂更深 |
花序 |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淡紫色,花瓣倒卵形 |
果实 | 双悬果卵圆形,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柄长2-5毫米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山伞草性温,味辛、微苦,归肝、脾、肺经,其辛能行散,温能祛寒,苦能燥湿,兼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易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痹证;跌打损伤则致瘀血阻滞;热毒蕴结则致痈疮肿毒,山伞草通过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可缓解风湿痹痛;通过活血化瘀,促进损伤修复;通过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疮毒。
具体应用如下:
- 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尤其以肩、肘、膝、踝等小关节疼痛为著,常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
- 跌打损伤:用于跌仆闪挫所致的局部瘀肿、疼痛,活动受限,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丹参、乳香、没药等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痈疮肿毒、蛇虫咬伤:取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汤内服,利用其解毒消肿之效,治疗疖肿、乳腺炎、毒蛇咬伤等,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
- 咽喉肿痛: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可单用煎汤含漱,或配伍牛蒡子、板蓝根等。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山伞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等,这些成分是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
成分类别 | 代表性成分 | 主要作用 |
---|---|---|
挥发油 | 桉油精、柠檬烯、α-蒎烯 | 抗炎、镇痛、解痉,缓解风湿痹痛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 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减轻组织损伤 |
皂苷类 | 变豆菜皂苷A、B | 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
有机酸 | 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 | 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辅助治疗痈疮肿毒及感染性疾病 |
药理实验显示,山伞草水提物和醇提物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可降低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率;其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但无依赖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自由基对关节软骨的损伤,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辅助治疗价值。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9-15克,鲜品30-60克;或泡酒饮用(如山伞草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每次10-20毫升),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或干品研末调敷,每日1次。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山伞草性温走窜,活血通络作用较强,孕妇可能引发流产。
- 阴虚火旺者忌用:症见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其温燥之性可能加重阴虚症状。
- 不宜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 过敏体质者慎用:少数人外用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并清洗。
相关问答FAQs
Q1:山伞中草药与独活都是祛风除湿药,两者有何区别?
A1:山伞草(变豆菜)与独活(伞形科重齿毛当归)虽均能祛风除湿,但存在明显差异:①基原不同:山伞草为变豆菜属,独活为当归属;②功效侧重:山伞草偏于活血通络、解毒,更适于风湿痹痛伴瘀血、痈疮肿毒;独活偏于祛风止痛、解表,善治风寒湿痹痛(尤其腰腿痛)、外感风寒夹湿;③性味归经:山伞草性温,归肝、脾、肺经;独活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善入肾经而治下焦寒湿,临床需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Q2:山伞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
A2:不建议长期服用山伞草,其性温燥,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痛、便秘等阴虚火旺症状;过量还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尤其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症状缓解后立即停药,或配伍滋阴药(如麦冬、石斛)以制约其温燥之性,若需长期治疗风湿痹痛,可考虑交替使用其他祛风除湿药(如秦艽、防己),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