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在中草药吧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鹿蹄草,又名鹿衔草、小秦艽、破血丹,为鹿蹄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鹿蹄草(Pyrola japonica Klenze ex Alef.)、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 Andr.)或红花鹿蹄草(Pyrola incarnata Fisch. ex DC.)的干燥全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祛风湿要药”与“止血良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被列为上品,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推崇,认为其“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既能祛风湿、强筋骨,又能止血、止咳,尤宜于肝肾不足、风湿痹痛及各种出血证”。

鹿蹄草 中草药吧

基源与别名

鹿蹄草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西南地区,以东北、吉林、辽宁等地所产品质为佳,其名称多与生长环境及形态相关:“鹿蹄草”因叶片形似鹿蹄而得名;“鹿衔草”则相传为鹿衔此草疗伤,故得雅号;“小秦艽”因功效与秦艽相似而植株较小,故名,尚有“纸背金牛草、鸡爪参、陆英”等别名,各地因地域文化差异而称谓不同,但基源均为鹿蹄草科植物。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鹿蹄草性平,味甘、苦,归肝、肾经,其功效可概括为“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调经”,具体应用如下:

  • 祛风湿、强筋骨:适用于风湿痹痛,尤其是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配伍,如《圣济总录》中的“鹿蹄草酒”,即以鹿蹄草配伍牛膝、防风等,浸酒饮用以治风痹。
  • 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咯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其止血特点是“止血而不留瘀”,单用或配伍三七、白及、阿胶等,可增强止血效果;外用可捣烂敷患处,治外伤出血。
  • 止咳化痰:用于肺虚咳嗽、劳嗽咳血,常与百部、沙参、麦冬等养阴润肺药同用,如《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治肺气咳嗽,化痰止渴”,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属肺虚者有较好疗效。
  • 调经止带: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白带过多等,配伍当归、白芍、益母草等,可调理冲任,止血调经。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鹿蹄草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鹿蹄草 中草药吧

  1. 鹿蹄草素(甲基氢醌,Methylhydroquinone):具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是其“祛风湿、抗感染”的物质基础之一。
  2. 鹿蹄草苷(Pyrolin)与熊果苷(Arbutin):熊果苷具有利尿、抗菌、美白作用,而鹿蹄草苷则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关节肿胀。
  3.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可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风湿病进展。
  4. 鞣质与多糖:鞣质具收敛止血作用,多糖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5. 挥发油:含α-蒎烯、柠檬烯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药理作用方面,现代实验研究证实:

  • 抗炎镇痛:鹿蹄草提取物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降低炎症组织PGE₂含量,提高痛阈,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有治疗潜力。
  • 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其止血机制与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收缩局部血管有关。
  • 调节免疫:多糖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加IL-2、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对免疫低下者有调理作用。
  • 抗骨质疏松: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 抗氧化与抗衰老:黄酮类成分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延缓组织细胞衰老,可能与其“强筋骨、抗疲劳”功效相关。

临床应用与配伍

鹿蹄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内服亦可外用,常根据不同病症配伍使用:

  •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配伍独活15g、桑寄生20g、杜仲15g、牛膝12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阻之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
  • 咯血、吐血、崩漏:配伍白及10g、阿胶10g(烊化)、三七粉3g(冲服),水煎服,适用于肺虚咳血、崩漏等出血证;若外伤出血,可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撒布患处。
  • 肺虚咳嗽、劳嗽咳血:配伍百部15g、沙参15g、麦冬12g、川贝母6g,水煎服,适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属阴虚肺燥者。
  • 月经不调、痛经:配伍当归15g、白芍12g、益母草20g、香附10g,水煎服,适用于血虚寒凝之月经后期、痛经。
  •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配伍乳香10g、没药10g、红花6g,水煎服,药渣外敷患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常用量为9-15g,鲜品可用30-6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
使用注意

鹿蹄草 中草药吧

  1.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因具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实热证及无瘀滞者忌用(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之热咳、血热出血);对鹿蹄草过敏者禁用。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减量或停药后可缓解;外用偶见接触性皮炎,停药并抗过敏治疗即可恢复。

鹿蹄草快速参考表

项目 内容说明
来源 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普通鹿蹄草或红花鹿蹄草的干燥全草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苦;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调经
主治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咯血,吐血,崩漏,肺虚咳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实热证及无瘀滞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相关问答FAQs

Q1:鹿蹄草和秦艽都是祛风湿药,两者有何区别?
A:鹿蹄草与秦艽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但功效侧重不同:鹿蹄草性平,味甘苦,归肝肾经,除祛风湿外,长于止血、止咳、调经,且能强筋骨,尤宜于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兼出血或咳嗽者,兼有“标本兼治”之效;秦艽性微寒,味苦、辛,归胃、肝、胆经,以祛风湿、舒筋络、清湿热为长,适用于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兼能退虚热,治骨蒸潮热,两者一平一寒,一偏补一偏清,临床需根据寒热虚实辨证选用。

Q2:鹿蹄草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需要注意什么?
A:鹿蹄草药性平和,短期服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服用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根据体质调整配伍,如体质偏寒者可配伍桂枝、附子,偏热者配伍忍冬藤、秦艽;②不宜过量长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建议定期检查肝肾功能);③若服药后出现不适(如持续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或慎用,需严格遵医嘱。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冬虫夏草药材图片如何辨别真伪?关键特征看哪些部位?
« 上一篇 前天
茱萸药材种植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