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淋是中医淋证的主要类型,以小便频数短赤、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有灼热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现代医学中的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可参照热淋辨证论治,治疗热淋的中草药以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为核心,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消除湿热病邪,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以下详细介绍治疗热淋的常用中草药及其配伍应用。
清热利湿通淋类草药
此类草药性多苦寒,能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为治疗热淋的主药。
-
车前草
性味甘、寒,归肝、肾、膀胱经,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主治热淋涩痛,常配伍滑石、木通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若尿血,可配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常用量9-30g,鲜品可至60g,煎服或捣汁服。 -
滑石
性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主治热淋小便不利、涩痛,常与车前子、瞿麦同用,增强利湿通淋之效;外用可治湿疹、湿疮,煎汤需包煎,用量9-15g;外用适量。 -
木通
性味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下乳,主治热淋水肿、尿闭,配生地、竹叶即导赤散,清心利湿;产后乳汁不足或乳痈初起,可配王不留行、穿山甲,现代多用川木通(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已少用),用量3-6g。 -
瞿麦
性味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主治热淋血淋,小便短赤刺痛,常与萹蓄、栀子配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若经闭、癥瘕,可配桃仁、红花,用量9-15g,孕妇慎用。 -
萹蓄
性味苦、微寒,归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主治热淋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可配瞿麦、地肤子;若蛔虫病、钩虫病,可配槟榔、使君子,用量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
金钱草
性味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治热淋石淋(尿路结石),常配海金沙、鸡内金;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用量15-60g,大剂量可增强排石效果。 -
海金沙
性味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止痛,主治热淋、石淋、膏淋,小便淋痛难忍,配金钱草、牛膝;若尿道涩痛,可配灯心草、滑石,煎服需包煎,用量6-12g。
清热解毒凉血类草药
热淋日久,湿热化火,可灼伤血络,出现尿血,需配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品。
-
白茅根
性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津止渴,主治热淋尿血,配小蓟、蒲黄;水肿、黄疸,配茯苓、茵陈;热病烦渴,配芦根、天花粉,用量15-30g,鲜品30-60g,可捣汁服。 -
小蓟
性味甘、苦、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主治热淋血淋,尿中带血,配蒲黄、藕节;痈肿疮毒,可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 -
栀子
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淋小便短赤,配木通、车前子;湿热黄疸,配茵陈、大黄;热病心烦,配淡豆豉,煎服3-10g,炒焦可减弱苦寒之性。 -
黄柏
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骨蒸,主治下焦湿热热淋,配知母、牛膝;带下黄臭,配车前子、薏苡仁;湿疹湿疮,配苦参、白鲜皮,用量3-12g,盐炙可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之力。
利尿通淋辅助类草药
此类草药性多甘淡,能助膀胱气化,增强利水通淋之效,常作为辅助药配伍。
-
通草
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利尿通淋,通气下乳,主治热淋水肿,配滑石、灯心草;产后乳汁不下,配穿山甲、王不留行,用量3-6g,孕妇慎用。 -
灯心草
性味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降火,主治热淋涩痛,配滑石、木通;心烦失眠,配朱砂、莲心,用量1-3g,煎服或研末冲服。 -
石韦
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治热淋石淋,配金钱草、海金沙;肺热咳喘,配枇杷叶、瓜蒌;血淋尿血,配小蓟、蒲黄,用量6-15g。
治疗热淋中草药归纳表
药名 | 性味 | 归经 | 功效 | 常用量(g) | 配伍应用 |
---|---|---|---|---|---|
车前草 | 甘、寒 | 肝、肾、膀胱 | 清热利尿通淋 | 9-30 | 配滑石、木通(八正散) |
滑石 | 甘、淡、寒 | 胃、膀胱 |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 9-15 | 配车前子、瞿麦 |
木通 | 苦、寒 | 心、小肠、膀胱 | 利尿通淋,清心火 | 3-6 | 配生地、竹叶(导赤散) |
瞿麦 | 苦、寒 | 心、小肠、膀胱 |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 9-15 | 配萹蓄、栀子(八正散) |
金钱草 | 甘、咸、微寒 | 肝、胆、肾、膀胱 |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 15-60 | 配海金沙、鸡内金 |
白茅根 | 甘、寒 | 肺、胃、膀胱 |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 15-30 | 配小蓟、蒲黄(血淋) |
配伍应用与注意事项
-
配伍原则:热淋以湿热为主,常以清热利湿药(如车前草、滑石)为主,配伍利尿通淋药(如瞿麦、萹蓄)、清热解毒药(如栀子、黄柏),若尿血加凉血止血药(如小蓟、白茅根),石淋加排石药(如金钱草、海金沙),经典方剂如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木通、大黄、甘草梢)、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均体现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配伍思路。
-
注意事项:
- 苦寒药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用或配伍健脾药(如茯苓、白术);
- 孕妇慎用瞿麦、萹蓄等通利之品,以免滑胎;
- 木通(关木通)、马兜铃等含肾毒性成分,需选用川木通等安全替代品;
- 滑石需包煎,避免药液浑浊;海金沙需包煎,防止药汁混入药渣;
- 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以助湿热排出。
相关问答FAQs
问:热淋患者可以长期服用清热利湿中草药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清热利湿类中草药多性苦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缓解后,应改为健脾益肾、清利余邪之法,如配伍茯苓、白术、山药等健脾,或杜仲、续断等益肾,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若需长期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调整用药方案。
问:治疗热淋的中草药需要煎煮多久?
答:一般而言,治疗热淋的中草药常规煎煮即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3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若含金石类或矿物药(如滑石),需先煎30-60分钟;含挥发性成分的芳香药(如薄荷)需后下,煮沸5-10分钟,车前子、海金沙等需包煎,避免药液浑浊影响服用,具体煎煮时间可根据药物性质和医嘱调整,建议遵循“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煎法要求,以确保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