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养阴润肺类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原名“莱阳参”,主产于山东莱阳、河北安国、辽宁大连等地,尤以山东莱阳产品质优、条长、质坚而闻名,为道地药材之一,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经、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深受医家和患者青睐。
来源与产地
北沙参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野生品多生于海边沙滩或低湿地带,现多为栽培,其主产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且含有一定盐分,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其根部有效成分积累充分,品质上乘,山东莱阳因地处胶东半岛,濒临黄海,沙质土壤适宜珊瑚菜生长,所产北沙参条直均匀、色白质坚,有效成分含量高,被公认为道地药材;河北安国、辽宁大连等地所产北沙参品质亦佳,但在外观和有效成分含量上略逊于莱阳产品,商品规格中常以“莱阳参”为优。
性状特征
北沙参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3-1.5cm,表面浅黄白色或淡棕色,略粗糙,具细纵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偶有残留的棕褐色外皮,质坚硬,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形成层环明显,气特异,味微甘,为便于快速识别,将其主要性状特征归纳如下:
项目 | 描述 |
---|---|
形状 | 绕长圆柱形,偶有分枝 |
大小 | 长15-45cm,直径0.3-1.5cm |
表面颜色 | 浅黄白色或淡棕色,具细纵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 |
质地 | 坚硬,易折断 |
断面特征 | 平坦,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形成层环明显 |
气味 | 气特异,味微甘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胃经,其功效以“养阴”为核心,兼具“清肺”“润燥”“生津”之效,临床应用广泛。
养阴清肺
适用于肺热燥咳或阴虚劳嗽,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燥热伤肺或肺阴不足,易致咳嗽少痰、痰少而黏、咽喉干燥等症状,北沙参能滋养肺阴,清降肺热,如《本草从新》言其“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常与麦冬、玉竹、川贝母等配伍,增强养阴润肺止咳之效,代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益胃生津
适用于热病津伤或胃阴不足所致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胃喜润恶燥,胃阴亏虚则津液不布,北沙参能养胃阴、生胃津,如《本草正义》指出其“清热养胃,生津液,除烦渴”,常与石斛、麦冬、山药等同用,如治疗胃阴不足型的慢性胃炎、糖尿病口渴等症。
其他功效
现代临床还发现北沙参可用于治疗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如肺结核咯血)、内热消渴(如糖尿病)等,常与生地、玄参、天花粉等配伍,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之效。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北沙参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分离鉴定出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挥发油、微量元素等。
主要化学成分
- 香豆素类:以欧前胡素(imperatorin)、补骨脂素(psoralen)、花椒毒素(xanthotoxin)为代表,是北沙参的主要抗炎、镇痛成分。
- 多糖:为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 生物碱:如北沙参碱(glehridine),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 挥发油:含α-蒎烯、柠檬烯等,具有祛痰、平喘作用。
- 微量元素:含铁、锌、锰、硒等,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药理作用
- 呼吸系统:北沙参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具有明显镇咳作用;同时可增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促进痰液排出,发挥祛痰功效。
- 消化系统:北沙参多糖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损伤,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
- 免疫调节: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溶血素抗体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 抗炎与抗氧化:香豆素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多糖类成分能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衰老。
- 降血糖:北沙参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与炮制方法
临床应用
-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属肺阴亏虚者,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常与麦冬、百合、川贝母配伍。
-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属胃阴不足者,症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常与石斛、白芍、甘草同用。
- 热病后期调养:热病后期津伤未复,症见低热不退、口干舌燥、神疲乏力,常与玉竹、沙参、麦冬组成“益胃汤”加减。
炮制方法
北沙参的炮制以“净制、切制”为主,目的是去除杂质、便于煎煮,根据临床需求可生用或蜜炙。
- 生北沙参:取原药材,除去残茎、须根,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生品长于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常用于肺热燥咳、热病津伤。
- 蜜北沙参: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北沙参片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取出放凉,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之效,多用于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使用禁忌
北沙参性微寒,质地滋腻,并非人人适宜,使用时需注意以下禁忌:
- 体质虚寒者慎用:脾胃虚寒、大便溏泄、畏寒肢冷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寒象,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 风寒咳嗽者忌用:外感风寒所致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涕)不宜使用,因北沙参性寒,易敛邪留滞,加重病情。
- 不宜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北沙参与藜芦药性相反,同用可能产生毒性。
- 用量适中:常规用量为6-12g,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和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北沙参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被进一步阐明,研究发现,北沙参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免疫功能,为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思路;其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北沙参在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等领域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为北沙参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北沙参与南沙参有何区别?
A:北沙参与南沙参均为养阴润肺药,但来源、功效侧重不同,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根,质地坚实,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力较强,尤宜肺热燥咳、胃阴不足;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质地疏松,长于清肺化痰、益气生津,且兼有养胃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胃阴亏虚兼有痰湿者,北沙参“偏于养阴”,南沙参“偏于补气化痰”。
Q2:北沙参适合长期服用吗?
A:需根据体质辨证而定,若属肺阴亏虚、胃阴不足的慢性病患者(如干燥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一般1-3个月)可能有益;但若为脾胃虚寒、体质湿盛者,长期服用易导致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建议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并注意配伍理气健脾药物(如陈皮、白术)以滋腻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