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材能清肺热?功效与用法一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肺热是中医常见的证候,多因外感风热、邪热犯肺,或体内火热炽盛、上扰于肺所致,临床以咳嗽、痰黄黏稠、发热口渴、咽喉肿痛、舌红苔黄为主要表现,清肺热是治疗肺热证的核心方法,而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材资源,这些药材或清泄肺热,或化痰止咳,或生津润燥,通过合理配伍可有效缓解肺热症状,以下就常用清肺热药材的性味、功效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清肺热的药材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黄芩 苦寒,归肺、胆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10g 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桑白皮 甘寒,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咳喘、水肿尿少 6-15g 肺寒咳嗽者忌用
地骨皮 甘寒,归肺、肝经 凉血除蒸、退热降火 阴虚发热、肺热咳嗽 6-12g 脾胃虚寒者不宜
浙贝母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肺热咳嗽、瘰疬痰核 3-10g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芦根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肺热咳嗽、热病烦渴 15-30g(鲜品加倍) 脾胃虚寒者慎用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 15-60g(先煎)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者忌用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15-30g(不宜久煎) 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6-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连翘 苦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瘰疬痰核 6-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肺热咳嗽、阴虚发热 6-12g 脾胃虚寒者不宜

清肺热时,常根据症状轻重兼夹进行配伍,若肺热壅盛、咳喘痰黄,可配伍桑白皮、地骨皮,如经典方剂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增强泻肺平喘之力;若痰热互结、咳痰黏稠难出,可配伍浙贝母、瓜蒌,清热化痰散结;若热伤肺津、干咳少痰,可配伍芦根、麦冬,清热生津润肺;若外感风热、表里俱热,可配伍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解毒利咽,肺热常与胃热并存,若兼见口渴、便秘,可加石膏、知母,清泻胃热。

使用清肺热药材时,需注意药材的寒凉之性,易损伤脾胃阳气,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部分药材如石膏、黄芩苦寒,用量不宜过大,中病即止;鱼腥草、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正气;若肺热兼有气虚(如咳喘无力、气短懒言),需配伍补气药如党参、黄芪,标本兼顾。

清肺热的药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清肺热的药材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解答:不建议长期泡水喝,清肺热药材多性寒凉,如黄芩、金银花等,长期饮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若需长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并加入健脾和胃的药物(如白术、茯苓),减少寒凉之性的副作用,同时定期观察身体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清肺热的药材

问题2:儿童肺热咳嗽能用清肺热药材吗?如何选择?
解答:儿童肺热咳嗽可用清肺热药材,但需根据年龄、体质辨证选用,剂量宜小,婴幼儿(3岁以下)可选用药食同源药材,如芦根、梨皮,煮水代茶饮,能清热生津、润肺止咳;3岁以上儿童可选用浙贝母、桑白皮等,但用量需为成人量的1/3-1/2,避免过寒伤肺,若咳嗽剧烈、高热不退或伴有喘息,应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配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浙江省药材市场
« 上一篇 前天
补腰补肾的药材有哪些?如何科学选材与辨别好坏?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