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如何研成汁或膏状?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研成汁或膏状是传统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旨在通过物理方式破坏药材细胞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提高吸收利用率,尤其适合儿童、老人及吞咽困难者服用,也可直接用于外敷疮疡、跌打损伤等,这一过程需根据药材特性(鲜药/干药、部位、质地)选择合适工具与方法,以下从工具准备、药材处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

中草药怎样研成汁或膏状

工具准备

不同工具对研磨效果和药材成分保留有直接影响,需提前备齐:

  1. 研钵与研杵:首选石质(如花岗岩研钵)或陶瓷研钵,硬度高、表面粗糙,适合研磨硬质药材(如根茎、种子);玻璃研钵光滑易清洗,适合鲜药及含挥发油药材(如薄荷、生姜),避免金属研钵(可能与成分反应)。
  2. 粉碎设备:家用粉碎机(小型中药粉碎机)或手动捣药臼,用于干药预粉碎,提高研磨效率。
  3. 过滤工具:纱布(100目以上)、细网筛、滤纸,用于分离药渣,取汁或膏体。
  4. 容器与加热工具:不锈钢锅、陶瓷锅(忌铁锅),用于浓缩药汁;玻璃棒、木勺(避免金属反应),用于搅拌。
  5. 其他:刀具(切片、切丁)、蒸锅(软化干药)、电子秤(控制辅料比例)。

药材分类处理

(一)鲜药取汁(适用于新鲜全草、根茎、叶类)

鲜药含水率高,有效成分活性强,适合直接取汁,操作步骤如下:

  1. 清洗与预处理:用流动水快速冲洗,去除泥沙、杂质(根茎类需刮去表皮,如生姜、蒲公英;叶类需去粗茎,如薄荷、艾叶),避免久泡(防止水溶性成分流失)。
  2. 切分增溶:将药材切薄片、小丁或捣碎(如用蒜臼初捣),增大与溶剂接触面积,促进成分溶出。
  3. 研磨取汁
    • 手工研磨:取切分后的药材放入研钵,加少量纯净水(或药引,如黄酒、醋,根据药性选择),水量以没过药材为宜,顺时针方向研磨,直至药材成糊状;用4-6层纱布包裹糊状物,用力挤压,收集滤液,药渣可加少量水重复研磨1次,合并滤液。
    • 机械辅助:大量鲜药可用榨汁机打碎(转速不宜过高,避免破坏热敏性成分),过滤后取汁,若汁液过稀,可小火浓缩至 desired 浓度。

示例:新鲜蒲公英取汁,洗净切段后加少许水研磨,纱布过滤,所得汁液可直接内服(清热解毒)或外敷(消炎)。

中草药怎样研成汁或膏状

(二)干药制汁/膏

干药需先恢复药性(软化细胞),再通过研磨、提取、浓缩制成汁或膏:

  1. 粉碎与浸泡

    干药先用粉碎机打成粗粉(过40-60目筛),根茎类、果实类需粉碎更细(过80目);将粗粉放入容器,加5-10倍量溶剂(水、酒、醋,根据药性选择,如补益药用酒,活血药用醋),浸泡30分钟-2小时(根茎类、木质类需延长至2小时,叶花类30分钟),使药材充分吸水软化。

  2. 提取与研磨
    • 煎煮提取:将浸泡后的药材连同溶剂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60分钟,过滤取滤液;药渣再加3-5倍量水煎煮1次,合并滤液(此为“水提”),若需醇提(如含脂溶性成分的药材),可用50%以上浓度酒精浸泡后煎煮。
    • 研磨融合:将滤液倒入研钵,小火加热浓缩(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至药汁变稠(用筷子蘸取,滴在纸上不易散开);加入少量溶剂(水或蜂蜜),继续研磨至无明显颗粒,形成细腻膏状。
  3. 浓缩与收膏

    若需长期保存,需进一步浓缩:将药汁倒入锅中,小火加热,不断搅拌,至“滴水成珠”(用铲子挑起膏体,滴落时呈珠状不散),冷却后即为干膏(可密封保存,用时需化开);若需制成蜜膏(如枇杷膏),在浓缩后期加入药材量10%-20%的蜂蜜,熬炼至粘稠即可。

    中草药怎样研成汁或膏状

不同部位药材的特殊处理

药材部位 特点 处理要点 示例(干药)
根茎类(如黄芪、党参) 质地坚硬,纤维多 粉碎过80目筛,延长浸泡时间(2小时),煎煮时加盖防挥发 黄芪粉加温水浸泡,煎煮2次,浓缩后加蜂蜜研磨成膏
叶花类(如菊花、金银花) 质地轻,含挥发油 浸泡时间短(30分钟),煎煮后立即过滤,避免久煮损失成分 菊花加冷水浸泡,煮沸后关火焖10分钟,过滤浓缩成汁
果实种子类(如枸杞、决明子) 表面光滑,需破壁 粉碎前炒香(用干锅小火炒至微黄),破坏油脂结构,促进成分溶出 枸杞炒香后粉碎,加黄酒浸泡,研磨成糊状,过滤取汁
矿物类(如石膏、滑石) 质地极硬,难粉碎 需先“淬制”(用火煅烧后醋淬),再入研钵研磨,或用粉碎机细磨 石膏煅醋淬后,研钵研磨2小时以上,过筛取细粉,加水调成膏

注意事项

  1. 药材选择:确保无霉变、虫蛀,鲜药需新鲜(如芦荟、仙人掌需现采现用);有毒药材(如附子、乌头)需专业炮制后使用,家庭避免自行处理。
  2. 操作安全:研磨时戴手套,避免刺激性药材(如生半夏、辣椒)接触皮肤;煎煮时控制火候,防止药汁溢出或糊底(糊底后易产生有害物质)。
  3. 成分保留:含挥发油药材(如薄荷、荆芥)后下(煎煮最后5分钟加入),避免高温破坏;热敏性成分(如维生素C)宜冷榨或低温浓缩。
  4. 保存方法:鲜药汁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干膏密封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可保存1-3个月;蜜膏需冷藏,1-2周内用完。

相关问答FAQs

Q1:研磨中草药时总是有颗粒感,无法细腻,怎么办?
A1:颗粒感主要与药材粉碎细度和研磨方法有关,确保干药粉碎足够细(建议过80目筛),鲜药可先切薄片或用刀背拍烂;研磨时加适量溶剂(水、酒或蜂蜜),少量多次添加,避免过稀导致研磨不充分;用100目以上纱布过滤,或重复研磨2-3次(药渣每次加少量溶剂),若仍不细腻,可考虑用胶体机进一步研磨(家庭可用小型料理机高速打碎)。

Q2:自制的中草药膏汁出现分层或发霉,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A2:分层多因溶剂与药材成分不相溶(如油性成分与水分离),或未充分搅拌均匀,解决办法:研磨时加热(40-60℃)促进融合,或选择合适溶剂(如含油脂多的药材用黄酒而非水);发霉则因保存不当,膏汁含水分高易滋生霉菌,需将膏汁浓缩至“滴水成珠”(含水量低于20%),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或加入少量天然防腐剂(如1%蜂蜡,但需遵医嘱);现制现用最佳,避免长期存放。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想联系药材公司?如何高效对接?
« 上一篇 08-29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及安全性如何?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