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天冬种植的关键技术、田间管理及高产技巧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天冬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块根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市场需求稳定,种植效益较高,天冬适应性较强,但对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有一定要求,科学种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以下从种植环境、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详细介绍天冬种植技术。

药材天冬种植

种植环境选择

天冬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耐寒性较强,可短暂耐受-5℃低温,但持续低温易导致冻害;喜半阴环境,忌强光直射,夏季需适当遮阴;对水分需求较高,既怕干旱又怕积水,要求空气湿度60%-80%,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散即散为宜,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5.5-7.0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黏重土壤或低洼积水地易引发根腐病,需避免种植。

选地整地

选地

宜选择坡度平缓(≤15°)、土层深厚(≥40厘米)、前茬为豆科或禾本科作物的地块,避免连作,忌选择曾种植过百合科、薯蓣科等易发生土传病害的地块,若为山地,需选坡向为阴坡或半阴坡,避免西晒;平地需排灌方便,雨季无积水。

整地

种植前深翻土地30-40厘米,清除杂草、石块及树根,晒地7-10天以杀灭病菌和虫卵,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如堆肥、厩肥)、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施后翻入土中,耙平起畦,畦面宽1.2-1.5米,畦高20-25厘米,畦沟宽30厘米,四周开挖排水沟,沟深40厘米,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繁殖方法

天冬繁殖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方式,生产中以种子繁殖为主,可提高繁殖系数。

种子繁殖

  • 种子处理:天冬种子寿命短,成熟后需及时播种(当年9-10月)或沙藏(层积沙藏,温度4-8℃)至次年春季,播种前用40℃温水浸种24小时,或用5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6小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
  • 播种时间:分春播(3-4月)和秋播(9-10月),秋播种子无需沙藏,直接播种,发芽率高且出苗整齐。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在畦面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沟深3-4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细土1-2厘米,稍加镇压;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覆细土后盖稻草或地膜保湿(地膜需及时揭除,避免高温灼苗),每亩用种量2-3公斤。
    -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20-25℃时15-20天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苗高5-10厘米时间苗,株距10-15厘米,拔除弱苗、病苗,同时清除杂草。

分株繁殖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挖取3年以上生母株,分割带芽的块根(每块根需保留2-3个芽眼,芽长≤2厘米),伤口用草木灰或多菌灵消毒后,按行株距30×25厘米栽植,栽植深度为块根长度的1.2倍,栽后浇透水,此法繁殖速度快,但繁殖系数低,适用于扩大种植或品种改良。

表:天冬两种繁殖方法对比
| 繁殖方式 | 适宜时间 | 操作要点 | 优点 | 缺点 |
|----------|------------|------------------------------|--------------------|--------------------|
| 种子繁殖 | 春播3-4月;秋播9-10月 | 浸种催芽,条播/撒播,覆土保湿 | 繁殖系数高,成本低 | 生长周期长(3-4年采收) |
| 分株繁殖 | 春季3-4月;秋季9-10月 | 分割带芽块根,消毒后栽植 | 生长周期短(2年采收) | 繁殖系数低,易带病菌 |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苗期植株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需每月除草1次,除草时浅耕(深度≤5厘米),避免伤根;成株后(生长2年以上)植株封行,杂草减少,可减少中耕次数,但雨后需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药材天冬种植

水肥管理

  • 浇水:天冬喜湿润,生长期(4-9月)保持土壤湿润,每隔3-5天浇1次水(干旱时增加浇水次数,雨季及时排水);休眠期(11月至次年2月)减少浇水,土壤保持微湿即可,避免烂根。
  • 施肥:遵循“薄肥勤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原则,基肥于整地时施足;追肥分3次:①苗肥:出苗后1个月,每亩施稀薄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5公斤,促进幼苗生长;②壮秆肥:生长中期(5-6月),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促进茎叶生长;③块根膨大肥:生长后期(8-9月),每亩施磷钾肥(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抑制地上茎徒长,促进块根膨大。

搭架引蔓

天冬为攀援植物,茎蔓长至30厘米时需搭架,用竹竿或木棍搭成“人”字形架(高1.8-2米),架材插入土中深度≥30厘米,防止倒伏;引蔓时将茎蔓均匀绑在架材上,每2-3天绑1次,确保叶片充分接受光照,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块根产量。

病虫害防治

病害

  • 根腐病:多发生于雨季或积水地块,根部腐烂,植株发黄枯萎,防治方法:①选地时避免低洼积水,雨季及时排水;②种植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30分钟;③发病时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
  • 叶斑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萎,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摘除病叶,集中烧毁;②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2-3次。

虫害

  • 红蜘蛛:干旱季节易发生,吸食叶片汁液,叶片发黄,防治方法:①保持田间湿润,降低虫口密度;②用20%哒螨灵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重点喷叶片背面。
  • 蚜虫:危害嫩梢和叶片,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①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25%噻嗪酮15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1次,连续2次。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

天冬种植3-4年后采收,秋季(10-11月)或春季(2-3月)均可,秋季采收块根养分充足,产量较高,采收时选晴天,挖取全株,剪除地上茎,保留块根,避免损伤。

加工方法

将块根洗净泥土,趁鲜用竹刀或木刀剥去外皮(避免用铁器,以免变色),或放入沸水中煮2-3分钟至易去皮时捞出,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剥去外皮,剥皮后晒干或烘干,晒干时需经常翻动,避免发霉;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干燥至块根坚硬、断面呈黄白色即可,成品以身干、个大、饱满、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虫。

相关问答FAQs

Q1:天冬种植过程中如何预防根腐病?
A:预防根腐病需从三方面入手:①选地与整地: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避免低洼积水,深翻土地并施足腐熟农家肥增强土壤透气性;②水分管理: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③种苗处理:种植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30分钟,分株繁殖时对块根伤口消毒;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病穴,防止蔓延。

Q2:天冬块根采收后,如何保证加工品质?
A:加工品质直接影响药材商品价值,需注意三点:①及时采收与清洗:块根挖取后24小时内完成清洗,避免泥土附着导致发霉;②正确去皮:用竹刀或沸水煮后剥皮,避免铁器接触变色,沸水煮制时间不宜过长(2-3分钟),以免有效成分流失;③干燥控制:晒干时避免暴晒,防止外层干裂、内部未干;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干燥后需摊凉至室温再密封储存,防止返潮。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八里麻功效与副作用并存?如何安全使用?
« 上一篇 昨天
药材 白莲花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