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草药能活血止痛?功效与用法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活血止痛的中草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疼痛类疾病的重要类别,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滞,缓解因“不通则痛”导致的各类症状,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则会在头部、胸腹、四肢等部位出现疼痛,如头痛、胸痹、痛经、跌打损伤肿痛等,活血止痛药多辛散温通,能行血中之气、散瘀中之滞,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以下从分类、代表性药物、配伍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活血止痛的中草药

活血止痛中草药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根据药性强弱、功效侧重及临床应用特点,活血止痛中草药可分为活血行气止痛药、活血通络止痛药、活血祛瘀止痛药三类,各类药物既有共性,又各有所长。

(一)活血行气止痛药

此类药物兼具活血与行气双重作用,气血同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并见的疼痛,特点为“行气以活血,活血以止痛”,代表药物有川芎、延胡索。

  1. 川芎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主治: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善于走窜,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达四肢,适用于头痛(风寒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均可配伍使用)、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痛经闭经、跌打损伤肿痛等,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冠心病、痛经等疾病。
  • 用法用量:煎汤,3-10g;或研末吞服,每次1-3g。
  • 注意事项:辛温升散,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慎用;孕妇忌用(因其有兴奋子宫作用)。
  1. 延胡索(元胡)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力强,为“行气止痛之要药”。
  • 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类疼痛,如胃脘痛、胁肋痛、腹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等,其止痛范围广泛,无论何种部位的气滞血瘀疼痛,均可配伍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具有显著镇痛、镇静及抗溃疡作用。
  • 用法用量:煎汤,3-10g;研末吞服,每次1.5-3g,醋制可增强止痛效果。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活血通络止痛药

此类药物善于通经活络,适用于瘀血阻络导致的疼痛,常伴有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代表药物有乳香、没药。

活血止痛的中草药

  1. 乳香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功效: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消肿生肌。
  •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尤其关节肿痛)、胸痹心痛等,外用还可用于疮疡溃破不敛、湿疹瘙痒,其辛香走窜,能入血分,又能入气分,活血兼行气,止痛兼消肿。
  • 用法用量:煎汤,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胃弱者慎用,易致恶心呕吐;孕妇忌用。
  1. 没药
  •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
  • 主治:与乳香常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乳香偏于行气,没药偏于散瘀,二者合用,气血兼顾,止痛效果更佳,外用适用于疮疡久溃不敛、烫伤等。
  • 用法用量:煎汤,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同乳香,胃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三)活血祛瘀止痛药

此类药物药性较强,善于破血逐瘀,适用于瘀血重症,如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难消等,代表药物有丹参、红花。

  1. 丹参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
  •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 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等,因其性微寒,尤适用于血瘀有热者,如疮痈肿痛、心烦失眠等,现代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
  • 用法用量:煎汤,10-1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反藜芦;孕妇慎用。
  1. 红花
  •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 主治: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肿痛、斑疹色暗等,其辛散温通,善于通血脉、散瘀滞,为妇科及伤科要药,现代用于治疗痛经、冠心病、血栓性疾病等。
  • 用法用量: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慎用。

活血止痛中草药的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时,常根据疼痛的病因、病位、病性进行配伍,以增强疗效或扩大适应范围:

  • 配行气药(如香附、木香):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适用于气滞血瘀疼痛,如脘腹痛、痛经,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川芎配香附)。
  • 配温里药(如肉桂、干姜):寒则血凝,温则血行,适用于寒凝血瘀疼痛,如寒疝腹痛、寒凝血瘀痛经,代表方剂为少腹逐瘀汤(红花配肉桂)。
  • 配补气药(如黄芪、党参):气虚则血运无力,瘀滞内生,适用于气虚血瘀疼痛,如胸痹、中风后遗症,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红花配黄芪)。
  • 配养血药(如当归、白芍):血虚则脉络失养,不荣则痛,适用于血虚兼瘀疼痛,如月经后期、产后腹痛,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川芎配当归)。

活血止痛中草药的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需明确疼痛是否由血瘀引起,若属气虚、寒凝、热壅等非血瘀证,不宜盲目使用活血药,以免耗气伤血或加重病情。
  2. 注意禁忌:孕妇禁用或慎用活血破瘀药(如红花、没药、土鳖虫等);月经量过多者慎用,以免加重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禁用。
  3. 炮制与用法:部分药物需炮制后使用(如延胡索醋制、乳香没药去油),以降低刺激性或增强疗效;外用药物需注意皮肤过敏情况。

活血止痛中草药代表性药物简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特点 主治疼痛类型 注意事项
川芎 辛温,归肝胆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头痛、胸痹、痛经、跌打损伤 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慎用
延胡索 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力强 胃痛、腹痛、痛经、产后腹痛 孕妇慎用
乳香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疡 胃弱者慎用,孕妇忌用
没药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癥瘕积聚、风湿痹痛 同乳香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凉血安神 胸痹、癥瘕、热痹、痛经 反藜芦,孕妇慎用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 孕妇忌用,出血倾向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活血止痛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活血止痛药多辛散温通或破泄,长期服用可能耗伤气血,尤其对气虚、血虚体质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不适,临床需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病即止,或在医师指导下配伍补益药(如黄芪、当归)同用,以达到“祛瘀不伤正”的效果,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部分药物(如乳香、没药)可能对胃肠道有刺激。

活血止痛的中草药

Q2:所有类型的疼痛都能用活血止痛药吗?
A:不是,中医认为疼痛病因复杂,“不通则痛”是主要病机之一,但还有“不荣则痛”(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寒凝则痛”(寒邪凝滞气血)、“热壅则痛”(热邪阻滞经络)等,活血止痛药主要适用于“不通则痛”中的血瘀证,表现为疼痛部位固定、刺痛、拒按,或有肿块、舌质紫暗、瘀斑等,若属“不荣则痛”(如隐痛、喜按、劳累加重),需配伍补气养血药;属“寒凝则痛”(如冷痛、遇寒加重),需配伍温里散寒药;属“热壅则痛”(如灼痛、喜冷敷),需配伍清热解毒药,盲目使用活血药可能加重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穿心莲有哪些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昨天
药材甜瓜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