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根茎是植物地下部分的重要药用部位,其形态多样,功效各异,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物,到《中国药典》收载的数千种中草药,根茎类药材因富含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日常保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草药根茎图片资源成为鉴别真伪、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结合常见根茎类中草药的图片特征,系统介绍其鉴别要点与药用价值。
根状茎类中草药是植物地下横向生长的茎节,其上着生芽、鳞叶及不定根,图片特征多呈结节状、圆柱状或分支状,以黄连为例,其根茎图片中可见明显的“鸡爪”状分支,表面黄褐色至灰褐色,粗糙有细纹,结节处常有须根残基,断面皮部暗棕,木部鲜黄,放射状纹理清晰,习称“过桥”(根茎间细长部分)是其标志性特征,性寒味苦,归心、肝、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姜的根茎图片则呈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色,有环节及须根痕,断面浅黄色,纤维性强,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大黄的根茎图片多呈类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断面淡红棕色,颗粒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块茎类由植物地下茎膨大形成,富含淀粉,图片特征多呈不规则球形、扁圆形或纺锤形,半夏的块茎图片呈类球形,直径1-2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断面洁白,质坚实,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的块茎图片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表面黄白色至浅黄棕色,有横向环纹及点状芽痕,顶端有红棕色芽苞(俗称“鹦哥嘴”),断面角质样,半透明,性平味甘,归肝经,功效平肝息风、止痉。
鳞茎类由肥厚鳞叶包裹短缩茎形成,图片特征多呈球形、扁球形,外被膜质鳞叶,百合的鳞茎图片呈类球形,直径2-4cm,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数层鳞叶,抱合紧密,断面平坦,角质样,微寒味甘,归肺、心经,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大蒜的鳞茎图片由多个鳞芽(蒜瓣)组成,外有膜质鳞叶,鳞芽表面淡棕黄色,断面角质,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功能解毒杀虫、消积行滞。
以下是常见根茎类中草药图片鉴别要点归纳:
药材名称 | 类别 | 图片特征 | 断面特征 | 性味归经 | 功效 |
---|---|---|---|---|---|
黄连 | 根状茎 | 鸡爪状分支,表面黄褐色,有“过桥” | 皮部暗棕,木部鲜黄放射状 | 寒,苦;心、肝、胃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生姜 | 根状茎 | 不规则块状,表面黄白色,有环节 | 浅黄色,纤维性强 | 温,辛;肺、脾、胃 |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
大黄 | 根状茎 | 类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纹理(锦纹) | 淡红棕色,颗粒性,有星点 | 寒,苦;脾、胃、大肠 |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
半夏 | 块茎 | 类球形,表面白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麻点 | 洁白,质坚实 | 温,辛;有毒;脾、胃、肺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天麻 | 块茎 | 椭圆形,表面黄白色,有环纹及芽痕,顶端“鹦哥嘴” | 角质样,半透明 | 平,甘;肝 | 平肝息风,止痉 |
百合 | 鳞茎 | 类球形,表面类白色,数层鳞叶抱合 | 平坦,角质样 | 微寒,甘;肺、心 |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大蒜 | 鳞茎 | 由多个蒜瓣组成,外有膜质鳞叶,鳞芽淡棕黄 | 角质 | 温,辛;脾、胃、肺 | 解毒杀虫,消积行滞 |
中草药根茎图片的鉴别需结合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传统上以“望、闻、问、切”为基础,通过图片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纹理、断面等特征;现代则可借助显微成像、成分分析等技术辅助鉴别,确保药材的真实性与安全性,图片中天麻的“鹦哥嘴”与“肚脐眼”(残留的基部)是其真伪鉴别的重要标志,而伪品如大丽菊的块茎虽外形相似,但无环纹与芽痕,断面角质样不明显。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黄连与黄柏的根茎?
解答:黄连为根茎类药材,图片中多呈鸡爪状分支,表面黄褐色,有明显“过桥”(根茎间细长部分),断面木部鲜黄色,放射状纹理清晰;黄柏为乔木树皮,非根茎,其图片呈板片状或浅槽状,表面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断面纤维性,鲜黄色或黄绿色,味极苦,无“过桥”特征,两者虽均味苦性寒,但来源部位不同,图片中通过形态、断面及“过桥”可明确区分。
问题2:为什么中草药根茎的断面特征在图片鉴别中尤为重要?
解答:断面是药材内部结构的直观反映,包含颜色、纹理、油点、射线、维管束排列等关键信息,大黄断面可见“星点”(异常维管束),黄芪断面有“菊花心”(放射状纹理),何首乌断面有“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这些特征在图片中清晰可见,是区分真伪、判断品质的核心依据,断面特征还能反映药材的加工炮制程度(如熟地断面乌黑发亮),有效避免以次充好或混淆品的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