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别名苦梗、包袱花、铃铛花,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是临床常用中药,掌握桔梗药材的性状特征对鉴别真伪、保证质量至关重要,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对应“桔梗药材图片大全”中的关键识别要点。
完整桔梗药材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支,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颜色因加工方式不同而差异明显:去外皮的“净桔梗”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光滑或可见微细纵纹,横向皮孔样斑痕呈点状散在;未去外皮的“原皮桔梗”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全体有纵扭皱沟,并长横向皮孔,栓皮薄,易脱落,露出浅黄色皮部,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多数裂隙,俗称“菊花心”(即放射状纹理),中心(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若为蜜炙桔梗,形如小段,表面黄色或黄棕色,略带焦斑,有光泽,味甜。
不同规格的桔梗饮片在图片中也有明显区分:横切厚片直径1-1.5cm,切面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褐色,放射纹清晰,皮部与木部比例约1:1;纵切片呈长圆形,表面可见纵皱纹及皮孔,断面“菊花心”呈丝状排列;斜切片椭圆形,特征介于横切与纵切之间,需注意伪品鉴别,如丝石竹(霞草)根,虽外形相似,但表面灰黄色,有扭曲纵沟,断面有黄白色筋脉点,无“菊花心”,味淡不苦,可通过断面纹理和味道区分。
以下是桔梗不同部位/类型的形态特征对比表,方便对应图片识别:
部位/类型 | 形态特征描述 |
---|---|
根头部 | 呈半球形,常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芦头”),灰棕色,残留栓皮 |
根上部 | 圆柱形,表面类白色(净品)或黄棕色(原皮),有纵皱及横向皮孔斑痕 |
根下部 | 渐细,直径0.3-1cm,或有细支根痕,质脆 |
横切面 | 皮部类白色,有多数裂隙;木部淡黄色,形成层环棕褐色,呈“菊花心”放射状纹理 |
蜜炙品 | 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带焦斑,有光泽,断面角质样,味甜 |
选购时,优质桔梗应以条粗、饱满、色白(或淡黄白)、质坚实、味苦者为佳;若色灰暗、断面裂隙少、味淡,则品质较次,炮制上,生桔梗偏于宣肺祛痰,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图片中蜜炙品的焦黄色泽和光泽是关键识别点。
相关问答FAQs
Q1:桔梗药材图片中如何区分“去外皮”和“不去外皮”的生品?
A:去外皮的净桔梗表面呈类白色至淡黄白色,光滑细腻,偶见微细纵纹和横向皮孔斑痕,整体色泽均匀;不去外皮的原皮桔梗表面则为黄棕色至灰棕色,可见明显的纵扭皱沟和横向皮孔,栓皮薄且易脱落,露出浅黄色皮部,常见于野生品或传统加工品,图片中可通过颜色深浅和表面粗糙度区分。
Q2:为什么有些桔梗断面“菊花心”不明显?
A:“菊花心”是桔梗形成层环和放射状木部纹理的特征表现,若不明显,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加工时过度揉搓导致皮部裂隙减少;二是存放时间过长,有效成分流失,质地松软;三是为幼嫩根,形成层发育不完全,建议选择断面纹理清晰、形成层环明显的药材,品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