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作为一味历史悠久的泻下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通常产于盐湖、矿泉中,经过晒制、煎炼等工艺制成,全国多地均有产出,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其中河北沧州、山东潍坊等地的芒硝品质尤为道地。
性状特征
芒硝的性状特点鲜明,其药材多为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的结晶体,呈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与粒状,集合体常呈粒状或块状,断面具有玻璃样光泽,似冰裂状,质地脆,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无臭,味咸、苦,具有清凉感,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表面逐渐变为白色粉末(即风化硝,主要成分为无水硫酸钠),其性状可通过以下表格更直观呈现:
特征项目 | 描述 |
---|---|
颜色 | 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 |
形状 | 棱柱状、长方形、不规则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粒状、块状 |
断面 | 具玻璃样光泽,呈针状结晶 |
质地 | 脆,易碎 |
气味 | 无臭 |
味道 | 咸、苦,有清凉感 |
风化特性 | 干燥空气中易风化,表面变为白色粉末(风化硝)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芒硝药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其性沉降,善于走而不守,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尤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等证。
泻下攻积
芒硝味咸能软坚,性寒能清热,其硫酸根离子在肠道内不被吸收,形成高渗环境,阻止肠道水分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刺激肠壁感受器,促进肠蠕动,从而发挥强烈的泻下作用,适用于实热积滞所致的大便秘结、腹满胀痛,常与大黄、厚朴等配伍,如《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其中芒硝与大黄相须为用,大黄泻下攻积,芒硝软坚润燥,共奏峻下热结之效,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硬痛、大便秘结等。
润燥软坚
对于肠燥津亏所致的大便秘结,芒硝咸能润燥,软坚通便,尤其适用于燥屎坚结难下之证,若津亏血少之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当归等滋阴润肠药同用,如润肠丸加减,以增强润燥通便之效。
清热消肿
外用芒硝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其高渗压能导致局部组织脱水,减轻炎症水肿,促进炎性物质吸收,适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乳痈、肠痈、疮疡肿毒等热毒壅盛之证,如治疗目赤肿痛,可用芒硝溶液滴眼;治疗乳痈初起,可用芒硝研末,用米醋或蜂蜜调敷患处;治疗肠痈(急性阑尾炎),可配合大黄、牡丹皮等内服,同时用芒硝外敷腹部,以清热消肿、散结止痛。
芒硝尚有回乳之功,可用于哺乳期妇女断乳,常用芒硝研末,用纱布包裹敷于乳房,并略加按压,每日更换1-2次,通过回乳消肿达到断乳目的,但现代临床因有其他更安全的回乳方法,此应用已较少。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用量为10~15g,不入煎剂,因芒硝含结晶水,高温煎煮易失水转化为无水硫酸钠(玄明粉),泻下作用减弱,正确的用法是待汤剂煎好去渣后,将芒硝加入药液中搅拌溶解后服用,或用开水溶化后温服,用于回乳时,外用适量,研末敷于乳房。 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漱口,或用水化后涂洗、湿敷患处。
使用注意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芒硝泻下力峻猛,孕妇服用可能引起流产;哺乳期妇女外用回乳虽可,但内服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故需忌用。
- 脾胃虚寒及血虚津亏者慎用:芒硝性寒,易伤脾胃阳气,且泻下作用会损耗津液,故脾胃虚寒者(如腹痛喜温、便溏)及血虚津亏者(如口干舌燥、头晕心悸)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 不宜与常用中药同用:芒硝不宜与三棱、莪术、巴豆等峻下药或温里药同用,以免增加毒性或加重泻下作用,损伤正气。
- 服药期间饮食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以增强泻下效果并避免脱水。
- 体弱者及儿童应减量:体弱者、儿童及老年人对泻下作用的耐受性较差,应酌情减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严重腹泻、腹痛、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炮制方法与炮制品
芒硝的炮制品主要为玄明粉(又称风化硝),其炮制方法为:取芒硝,打碎成小块,用开水溶化,过滤,滤液倒入搪瓷盆或容器中,盖好,置通风干燥处,待自然结晶析出,取出,晾干,即为玄明粉,玄明粉为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味咸,性寒,归心、胃、大肠经,其功效与芒硝相似,但泻下力较缓和,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等,内服亦用于实热便秘,但较少单独使用,芒硝与玄明粉的区别可通过以下表格对比:
项目 | 芒硝 | 玄明粉(风化硝) |
---|---|---|
炮制方法 | 天产或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 芒硝溶解、过滤、结晶、风化制成 |
性状 | 棱柱状、块状结晶,断面有玻璃光泽 | 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光泽 |
性味 | 咸、苦,寒 | 咸、苦,寒 |
功效特点 | 泻下力峻猛,软坚润燥作用强 | 泻下力较缓和,清热消肿作用较好 |
应用 | 实热便秘、腹满胀痛;外用消肿 |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内服用于实热便秘 |
化学成分与现代研究
芒硝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含量不得低于99.0%,此外尚含少量氯化钠(NaCl)、硫酸镁(MgSO₄)、硫酸钙(CaSO₄)等无机盐杂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芒硝具有以下作用:
- 泻下作用:口服后硫酸根离子在肠道内不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阻止水分吸收,同时刺激肠壁感受器,促进肠蠕动,产生泻下作用,其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0.5~2小时,作用持续4~6小时。
- 抗炎作用:外用芒硝可通过高渗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对实验性炎症(如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 利胆作用:芒硝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有助于缓解胆道感染、胆结石等疾病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 回乳作用:外用芒硝可通过局部刺激,减少泌乳素的分泌,抑制乳汁生成,从而达到回乳目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乳腺细胞活性有关。
临床应用举例
- 便秘: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潮热谵语,常与大黄、厚朴、枳实配伍,如大承气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当归配伍,如润肠丸。
- 急性乳腺炎:用于乳痈初起,乳房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可用芒硝200g研末,用纱布包裹敷于乳房红肿处,每日更换2次,同时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内服,如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
- 肛周疾病:用于痔疮、肛裂等引起的肿痛,可用芒硝温水坐浴,或用芒硝粉外敷患处,以清热消肿、止痛止血。
- 咽喉肿痛:用于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可用芒硝30g溶于温水中漱口,每日3~5次,或与冰片、硼砂等研末吹喉,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相关问答FAQs
Q1:芒硝和玄明粉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使用?
A1:芒硝和玄明粉均主含水硫酸钠,但炮制方法和性状不同,芒硝为天然结晶或加工精制的结晶体,泻下力峻猛,软坚润燥作用强,适用于实热便秘、腹满胀痛等急症;玄明粉为芒硝经风化制成的粉末,泻下力较缓和,清热消肿作用较好,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热毒证,或内服用于不宜峻下者,若需快速通便,可选用芒硝;若需外用消肿或缓泻,可选用玄明粉。
Q2:服用芒硝后出现腹泻、腹痛怎么办?是否需要立即停药?
A2:芒硝泻下作用较强,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微腹泻、腹痛,这是正常的药理反应,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若腹泻次数过多(如每日超过5次)、腹痛剧烈或伴有脱水症状(如口干、尿少、头晕乏力),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补液治疗,脾胃虚寒者服用芒硝后易出现不适,用药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论治,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