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带虎字的中草药有哪些呢?它们分别有何独特药用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带“虎”字的中草药在传统中医药中颇具特色,其命名多与药材形态、功效或民间传说相关,常被赋予“威猛”“强劲”的寓意,这类药材多具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但需注意部分药材存在毒性或使用禁忌,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带虎的中草药

常见的带“虎”字中草药包括虎杖、虎耳草、虎掌草、虎刺、虎尾草等,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其表面有纵皱纹和点状须根痕,断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金黄,形似虎纹,故名“虎杖”,性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热淋、痈肿疮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等,现代研究表明其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抗炎、降血脂、保肝等作用,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的全草,叶形似虎耳,表面有斑纹,故名,性微苦、辛,寒,归肺、肝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吐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外治中耳炎、湿疹、丹毒等,虎掌草为毛茛科植物虎掌草的全草,叶掌状分裂,形似虎掌,性苦、辛,温,有小毒,归肝、脾经,具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用于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等,因其有小毒,用量需严格控制,虎刺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根或全草,茎上常生锐刺,形似虎牙,性微苦、平,归肝经,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虎尾草为禾本科植物虎尾草的全草,穗状花序密集,形似虎尾,性甘、平,归肝经,能清热解毒、止血,用于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等。

以下是部分带“虎”字中草药的关键信息汇总:

带虎的中草药

品名 来源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用量(常规) 注意事项
虎杖 蓼科虎杖根茎及根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9-15g 孕妇慎用,便溏者忌用
虎耳草 虎耳草科全草 微苦辛寒,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9-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虎掌草 毛茛科全草 苦辛温,有小毒,归肝脾经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9g 孕妇忌用,不宜过量
虎刺 茜草科根或全草 微苦平,归肝经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15-30g 孕妇慎用
虎尾草 禾本科全草 甘平,归肝经 清热解毒、止血 15-30g 无特殊禁忌

需特别注意的是,传统中草药“虎骨”因涉及国家保护动物,已被禁止入药,市面上所谓的“虎骨酒”等均属违法,不可购买使用,带“虎”字的中草药虽具独特功效,但部分药材(如虎掌草)含毒性成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长期或过量服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Q1:带“虎”的中草药都有毒性吗?
A:并非如此,如虎杖、虎耳草、虎尾草等性味平和,常规剂量使用安全性较高;而虎掌草因含小毒,需严格控制用量,孕妇及体弱者应禁用或慎用,使用前务必咨询专业医师,根据体质和病情合理选用。

带虎的中草药

Q2:虎杖和虎耳草都能清热解毒,功效有何区别?
A:虎杖偏于清利肝胆湿热、活血化瘀,常用于湿热黄疸、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兼有化痰止咳之效;虎耳草则长于凉血止血、清肺热,多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外伤出血及中耳炎、湿疹等皮肤科疾病,外用效果更佳,两者虽均有清热解毒作用,但侧重点不同,需对症选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科学配伍中草药方剂有效治疗胃炎?
« 上一篇 今天
痰核中医治疗应如何辨证论治?有哪些特色疗法与调护要点?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