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常见中草药的特性与应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及疾病预防,其种类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我国现存中草药资源超过1.2万种,其中临床常用的约800余种,为系统梳理常见中草药的应用特点,本文按其主要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等类别,分别介绍其代表性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辅以表格汇总关键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草药的基本应用。

各种常见的中草药

解表药

解表药是指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外感表证,根据药性及功效差异,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适用于风寒表证,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等,代表药材有麻黄、桂枝、紫苏叶。

  • 麻黄: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等的草质茎,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
  •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痛经,煎服3-10g,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 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和胃,主治风寒感冒、脾胃气滞、妊娠呕吐,煎服5-10g,不宜久煎。

辛凉解表药

适用于风热表证,如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等,代表药材有薄荷、菊花、柴胡。

  •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煎服3-6g,后下,体虚多汗者慎用。
  • 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肝阳上亢、目赤昏花,煎服5-10g,黄菊花偏清热,白菊花偏平肝。
  • 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煎服3-10g,用量过大可引起呕吐,脾胃虚寒者慎用。

解表药主要中草药汇总表
| 名称 | 来源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量(g) |
|--------|--------------------|-------------------------|--------------------------|--------------------------|-----------|
| 麻黄 | 麻黄科草质茎 | 辛微苦,温;肺、膀胱经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 3-10 |
| 桂枝 | 樟科嫩枝 |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 | 风寒感冒,脘腹冷痛 | 3-10 |
| 紫苏叶 | 唇形科叶 | 辛,温;肺、脾经 |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 | 风寒感冒,妊娠呕吐 | 5-10 |
| 薄荷 | 唇形科地上部分 | 辛,凉;肺、肝经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 3-6(后下)|
| 菊花 | 菊科头状花序 | 甘苦微寒,肺、肝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风热感冒,肝阳上亢 | 5-10 |
| 柴胡 | 伞形科根 | 苦辛微寒,肝、胆经 |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 寒热往来,肝郁气滞 | 3-10 |

各种常见的中草药

清热药

清热药是指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草药,适用于高热烦渴、湿热泻痢、痈肿疮毒、阴虚发热等里热证,根据功效差异,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等。

清热泻火药

性味寒凉,能清泻实热火毒,适用于高热、口渴、烦躁、汗出、舌红苔黄等实热证,代表药材有石膏、知母。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的矿石,性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煎服15-60g,先煎,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用。
  • 知母: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煎服6-12g,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热燥湿药

性味苦寒,能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湿疹等湿热证,代表药材有黄连、黄芩。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心、脾、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胃热呕吐,煎服2-5g,脾胃虚寒者忌用。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肺、胆、脾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热泻痢、肺热咳嗽、血热出血、胎动不安,煎服3-10g,脾胃虚寒者慎用。

清热解毒药

性味寒凉,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丹毒、热毒血痢等热毒证,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连翘。

各种常见的中草药

  •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煎服6-15g,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 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主治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煎服6-15g,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慎用。

清热凉血药

性味苦咸寒或甘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热入营血、身热夜甚、舌绛脉数、斑疹吐衄等血分热证,代表药材有生地黄、牡丹皮。

  • 生地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舌绛烦渴、津伤便秘,煎服10-15g,脾胃虚寒、湿中便溏者慎用。
  • 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经闭痛经,煎服6-12g,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清热药主要中草药汇总表
| 名称 | 来源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量(g) |
|----------|--------------------|-------------------------|--------------------------|--------------------------|-----------|
| 石膏 | 硫酸盐类矿物 | 甘辛大寒,肺、胃经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 | 15-60(先煎)|
| 知母 | 百合科根茎 | 苦甘寒,肺、胃、肾经 |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热病烦渴,骨蒸潮热 | 6-12 |
| 黄连 | 毛茛科根茎 | 苦寒,心、脾、胃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湿热泻痢,高热神昏 | 2-5 |
| 黄芩 | 唇形科根 | 苦寒,肺、胆、脾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 湿热泻痢,肺热咳嗽 |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
« 上一篇 今天
桔红药材棕色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