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作为“中华药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生产基地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驱动和技术进步的多重因素下,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以道地药材为核心、多品种协同发展的种植格局。
从历史演变来看,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经历了从零星分散到规模集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受传统农业模式影响,中药材多为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20世纪90年代,随着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兴起,种植效益逐步显现,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面积迅速扩大至50万亩,进入21世纪后,在“药市兴市”战略推动下,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2010年后稳定在120万亩左右,2023年达到125万亩,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8以上,成为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这一过程中,种植结构也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标准化转变,道地药材占比提升至65%以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品种丰富,涵盖《中国药典》收载的多种常用中药材,其中以白芍、菊花、牡丹、白芷、桔梗、丹参等道地品种最具特色,根据亳州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统计数据,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中,白芍种植面积达30万亩,占比24%,为全国最大的白芍生产基地;菊花种植面积25万亩,占比20%,其中亳菊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产量占全国的80%;牡丹(以药用牡丹为主)种植面积20万亩,占比16%,丹皮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白芷种植面积15万亩,桔梗12万亩,丹参10万亩,其他品种如黄芪、板蓝根等共13万亩,为直观展示主要品种分布,具体如下表:
品种 | 种植面积(万亩) | 占比(%) | 主要分布县区 |
---|---|---|---|
白芍 | 30 | 24 | 谯城区、涡阳县 |
菊花 | 25 | 20 | 谯城区、蒙城县 |
牡丹 | 20 | 16 | 谯城区、利辛县 |
白芷 | 15 | 12 | 涡阳县、谯城区 |
桔梗 | 12 | 6 | 蒙城县、利辛县 |
丹参 | 10 | 8 | 谯城区、涡阳县 |
其他 | 13 | 4 | 各县区均有分布 |
从区域分布来看,亳州市中药材种植呈现“核心区+辐射区”的空间格局,谯城区作为“药都”核心区,依托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优势,种植面积达5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4%,重点发展白芍、菊花、牡丹等加工型品种;涡阳县以道地药材种植为主,面积30万亩,占比24,白芍、白芷品质优良;蒙城县聚焦桔梗、丹参等品种,面积25万亩,占比20;利辛县以牡丹、丹参为主,面积15万亩,占比12,各县区结合土壤、气候条件,形成了“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特色种植板块,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亳州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全市中药材总产值达300亿元,带动50万农户就业,药农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较传统作物种植收入增长60%,种植规模的壮大也促进了产业链延伸,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达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年加工能力超100万吨,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亳州还依托中药材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体验等新业态,2023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80亿元,实现了“药材种植+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
尽管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亳州市中药材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部分品种供过于求,如2022年白芍市场价格下跌30%,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二是标准化种植程度有待提升,散户种植占比达60%,部分产区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三是土地资源约束加剧,耕地面积有限,扩张种植面积需向丘陵、坡地等非耕地拓展,对种植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对此,亳州市正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市场调控等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稳定种植预期;另一方面加强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已认证基地面积达5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0%;推动中药材与粮食、林作物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23年套种面积达30万亩,有效缓解了耕地压力。
随着“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的推进,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望稳定在130万亩左右,重点提升道地药材品质和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中药材种植标杆区,通过“种植+加工+文旅+康养”全产业链升级,亳州市将实现从“药材大市”向“药材强市”的跨越,为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亳州方案”。
相关问答FAQs
问: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答: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8左右,是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道地药材如白芍、亳菊、牡丹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在中药材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问:影响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安徽省和亳州市先后出台“中医药强省”“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等政策,提供种植补贴、技术培训等扶持;二是市场需求,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千亿元,市场需求直接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三是土地资源与种植效益,中药材收益较传统作物高30%-50%,推动农户扩大种植,但耕地资源限制也制约了面积无序扩张;四是技术进步,GAP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的推广,降低了种植风险,稳定了农户种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