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药材扶持政策具体措施及对产业有何影响?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2017年,随着中医药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药材产业作为中医药发展的源头基础,迎来了政策扶持的“黄金期”,这一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从产业规划、资金投入、科技支撑到市场建设,全方位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

2017年中药材扶持

政策框架上,2017年中药材扶持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总纲,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力,形成“中央统筹、地方落实、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核心目标聚焦“提质增效、安全可控、产业融合”,既解决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等痛点,又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重点扶持领域涵盖五大方向:一是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支持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GAP认证),对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标准化技术推广给予补贴,推动“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二是中药材产业扶贫,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优先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提供种苗、技术、订单保障,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支持企业、合作社接入国家中药材追溯平台,对追溯系统建设给予资金补助,确保药材安全可控,四是现代物流与市场建设,支持中药材主产区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初加工基地,发展中药材电商和产地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损耗,稳定市场价格,五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地加工技术(趁鲜切制、干燥等)研发,支持基层中药材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实施措施上,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药材种植、加工、追溯等环节给予补贴,地方财政也配套相应资金;金融创新上,推出“中药材产业贷”“扶贫贷”,并试点中药材种植保险,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土地政策上,允许设施农业用地用于中药材晾晒、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市场引导上,通过举办中药材交易博览会、建立道地药材品牌目录,提升“道地药材”市场认可度。

2017年中药材扶持

2017年中药材扶持政策的落地,显著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全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突破5000万亩,较2016年增长12%;GAP认证基地数量达300余个,覆盖常用中药材品种100余个;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带动超过300万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覆盖主产区8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药材质量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7%以上,这些成效为后续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小药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服务健康中国“大产业”的重要抓手。

相关问答FAQs

Q1:2017年中药材扶持政策对普通种植户有哪些具体支持?
A1:2017年政策对普通种植户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技术、资金、销路”三方面:一是免费提供GAP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包括选种、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二是对参与规范化种植的农户给予每亩300-500元不等的补贴,部分地区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合作社给予额外奖励;三是通过“企业+合作社+订单”模式,组织药企、饮片企业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解决“卖难”问题,部分地区还搭建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对接市场,试点地区还为种植户提供自然灾害保险,降低种植风险。

Q2: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在2017年扶持政策中是如何推进的?
A2:2017年政策将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通过“财政补贴+平台建设+强制接入”三步推进:一是中央财政对中药材主产区追溯系统建设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购买追溯设备、开发追溯软件;二是推动建立国家中药材追溯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企业系统数据互通,要求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到流通全环节信息上传;三是明确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必须接入国家追溯平台,小型企业鼓励自主接入,对未接入的企业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上予以限制,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保障药材质量安全。

2017年中药材扶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十全大补中药材的功效、适用人群及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09-19
治咳嗽的中药材有哪些?常见有效药材有哪些?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