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龙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干燥全草,学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别名五叶藤、缠绕牡丹、五爪龙等,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传统中草药,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坡、灌丛、田边及路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名称源于叶片通常具5个深裂裂片,形似金龙爪,故得此名,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五爪金龙以其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也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与基原
五爪金龙为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五爪金龙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季生长旺盛时为佳,采收后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其茎纤细,缠绕或匍匐,具纵棱,无毛或疏被毛;叶互生,纸质,掌状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花腋生,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或粉红色,蒴果球形,成熟时2瓣裂;种子黑色,被锈色毛,其药用部位为全草,历代本草如《岭南采药录》《福建民间草药》等均有记载,谓其“祛风活络,治跌打肿痛,风湿骨痛”。
性味归经
根据《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记载,五爪金龙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肾经,性平则药性缓和,不寒不热,适合长期调理;甘能补益,微苦能泄,既可补脾肺之气,又能祛湿通络;归脾、肺、肾经,故其功效主要围绕健脾、祛湿、通络、止咳展开,尤其适用于脾虚湿盛、风湿痹痛、肺失宣降等证。
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五爪金龙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生物碱类:如麦角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如番薯碱),具有抗炎、镇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及其苷类,是抗氧化、抗炎、止咳平喘的主要活性成分,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 挥发油:含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抗菌、祛痰、平喘作用。
- 多糖类: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等组成,可增强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
- 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以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代谢,辅助抗炎、抗氧化。
以下为五爪金龙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简表:
成分类别 | 代表成分 | 主要作用 |
---|---|---|
生物碱类 | 番薯碱、麦角生物碱 | 镇痛、抗炎、调节神经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 | 抗氧化、抗炎、止咳平喘 |
挥发油 | α-蒎烯、柠檬烯 | 抗菌、祛痰、平喘 |
多糖类 | 葡萄糖多糖 | 增强免疫、调节机体平衡 |
有机酸及微量元素 | 绿原酸、钙、铁 | 抗炎、促进代谢、辅助营养 |
功效主治
五爪金龙的功效源于其性味归经及化学成分,结合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其主要功效及主治如下:
-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甘能补,苦能泄,性平不燥,既能祛除风湿之邪,又能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临床常配伍独活、威灵仙、当归、赤芍等,增强祛风活血之效;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可缓解跌打肿痛。
-
止咳平喘,宣肺利咽:归肺经,能宣肺气、散风寒、清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风寒咳嗽配伍生姜、紫苏叶,以散寒止咳;风热咳嗽配伍桑白皮、桔梗、黄芩,以清肺化痰;久咳气喘配伍五味子、细辛,以敛肺平喘。
-
健脾利水,消肿:归脾经,能健脾益气、运化水湿,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常配伍茯苓、白术、泽泻、猪苓,以健脾利水消肿;脾虚水肿者,可配伍黄芪、党参,增强补脾益气之效。
-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外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敛疮,适用于疮痈肿毒、湿疹、皮肤溃疡、烫伤等症,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可促进疮口愈合;湿疹瘙痒者,配伍地肤子、白鲜皮,煎汤外洗,以祛湿止痒。
临床应用
五爪金龙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情配伍不同药物,内服或外用,具体应用如下:
-
风湿痹证:症见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稍减,五爪金龙30g,配伍独活15g、威灵仙12g、桑寄生15g、牛膝12g,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若关节红肿热痛(风湿热痹),可加忍冬藤30g、黄柏12g,以清热通络。
-
跌打损伤:症见局部瘀血肿痛、筋伤骨折(初期),五爪金龙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内服可配伍当归12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续断12g,煎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咳嗽气喘:症见咳嗽、咳痰、气喘,或伴胸闷、咽痒,风寒咳嗽:五爪金龙20g,配伍生姜10g、紫苏叶15g、杏仁10g、甘草6g,煎服,散寒止咳;风热咳嗽:五爪金龙20g,配伍桑白皮15g、桔梗10g、黄芩12g、浙贝母10g,煎服,清肺化痰;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五爪金龙15g,配伍黄芪20g、党参15g、五味子10g,煎服,补肺固表、止咳平喘。
-
水肿小便不利:症见眼睑或下肢水肿、小便量少、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五爪金龙20g,配伍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2g、猪苓10g、桂枝6g,煎服,健脾利水消肿;脾肾阳虚水肿(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可配伍制附子10g、干姜6g、山药15g,以温阳利水。
使用注意
五爪金龙虽性平温和,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
孕妇慎用:五爪金龙活血通络作用较强,孕妇服用可能引起胎动不安或流产,故禁用。
-
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五爪金龙微苦,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寒者若需使用,可配伍干姜、白术等温中健脾药物。
-
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部分人群可能对五爪金龙中的生物碱或黄酮类成分过敏,服用后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用量不宜过大:内服常用量为10-30g(鲜品30-60g),过量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外用需避免破损皮肤,防止刺激或吸收过量。
-
疮疡化脓者禁用外敷:若疮痈已化脓,外敷五爪金龙可能抑制脓液排出,加重感染,需先切开排脓,再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五爪金龙的药效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抗炎镇痛作用:五爪金龙中的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可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白介素-6)的合成,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生物碱类成分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传导,发挥镇痛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疗效。
-
止咳平喘作用:挥发油中的α-蒎烯、柠檬烯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排出;黄酮类成分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缓解期治疗有积极作用。
-
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多糖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黄酮类化合物能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衰老。
-
利尿消肿作用:五爪金龙中的有机酸(如绿原酸)和钾离子可促进电解质平衡,增加尿量,减轻水肿,对心源性水肿、肾性水肿等辅助治疗有效。
相关问答FAQs
Q1:五爪金龙与五加科的五加皮有何区别?
A:五爪金龙与五加皮虽名称中均含“五”字,且均有祛风湿功效,但科属、来源及功效侧重点完全不同,五爪金龙为旋花科植物,全草入药,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肾经,功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兼能健脾利水;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根皮入药,性温,味辛、苦,归肝、肾经,功偏祛风湿、强筋骨、利水,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水肿等,两者不可混用,需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Q2:五爪金龙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五爪金龙虽性平温和,但长期使用可能因成分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如脾胃不适(腹泻、腹痛)、头晕等,若需长期服用(如慢性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定期评估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配伍(如配伍健脾、补肾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依赖或毒性反应,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个月,需间隔1-2周后再评估是否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