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张口”是民间对苦玄参(学名:Picria fel-terrae Lour.)的俗称,因其叶片形态似蛇口张开而得名,为玄参科苦玄参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亚热带地区,全草可入药,是岭南地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植株高可达30-60厘米,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常带紫色,叶对生,卵形或卵状矩圆形,边缘有锯齿,花小而密集,淡紫色或白色,蒴果卵圆形,内含多数细小种子,在传统医学中,蛇张口因其独特的性味和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从形态特征来看,蛇张口的各部位特征鲜明,可通过下表清晰辨识:
器官 | 形态特征 |
---|---|
根 | 须根,黄白色,细而密集,主根不明显 |
茎 | 直立,四棱形,常带紫色,被短柔毛,上部多分枝 |
叶 | 对生,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被毛 |
花 | 小,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5裂,花冠淡紫色或白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 |
果实 | 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室背开裂,内有多数细小种子,褐色 |
性味归经方面,蛇张口性寒,味苦,归肺、肝、大肠经,其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泻火,故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主要功效,中医理论认为,蛇张口可“清上焦之火,解下焦之毒”,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痢疾、肠炎、淋巴结结核、痈疮疖肿、毒蛇咬伤等症,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咽喉红肿,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以疏风清热;若治湿热痢疾、肠炎腹泻,则可与黄连、木香、白头翁等合用以清热燥湿、行气止泻;外用则可鲜品捣烂敷于患处,治疗疮疡肿毒、毒蛇咬伤,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蛇张口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苦玄参苷、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及有机酸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苦玄参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红肿疼痛;而其解热作用则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可用于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蛇张口提取物还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为其治疗病毒性感染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用法用量上,蛇张口内服常用量为干品15-30克,鲜品30-60克,可煎汤、研末或制成丸剂;外用则取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患处,需注意,蛇张口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腹泻或流产;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建议中病即止,不宜久服,若用药期间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作为一种兼具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价值的中草药,蛇张口在岭南民间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尤为突出,为多种热毒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天然良方,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蛇张口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将进一步被阐明,有望在抗感染、抗炎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FAQs
-
问:蛇张口和蛇舌草是同一种草药吗?
答:不是,蛇张口是玄参科苦玄参属植物苦玄参的别名,而蛇舌草是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别名,两者科属不同,形态特征、功效主治也有差异,蛇张口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为主,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痢疾等;蛇舌草则擅长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常用于肠痈、疮疡、湿热黄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
问:蛇张口可以治疗毒蛇咬伤吗?如何使用?
答:蛇张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民间常用于辅助治疗毒蛇咬伤,但需注意,这仅能作为应急措施,必须立即就医注射抗蛇毒血清,以免延误病情,外用时,取新鲜蛇张口全草适量,洗净捣烂后敷于咬伤周围(避开伤口),或煎水清洗患处,以缓解局部肿痛;内服需遵医嘱,通常配伍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解毒药物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