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胶究竟属于药材还是食材?它的属性该如何界定?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桃胶是桃树树皮分泌的树脂,经自然凝固形成的固体,呈淡黄色或琥珀色,常被用于制作甜品、羹汤等传统食品,桃胶是否属于药材”,需从传统应用、现代法规及科学认知等多角度综合分析。

桃胶属于药材吗

从传统中医理论看,桃胶早有药用记载,古代医籍如《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认为其性味甘平,归大肠、膀胱经,具有和血、通淋、止痢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石淋、血淋、痢疾等症。《本草汇言》记载桃胶“主血淋,石淋,痢疾”,《本草纲目》则提到其“破恶血,和血益气,止痛”,这些记载表明,在传统医学体系中,桃胶确实被赋予了药用价值,被视为一种辅助调理身体的物质。

现代药品与食品的管理体系对“药材”有明确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材需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查阅《中国药典》2020年版,桃胶并未被收载为法定药材,这意味着其尚未通过现代药品审批流程,不具备药品身份,相反,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桃胶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公告》,批准桃胶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范围包括饮料、糕点、冷冻饮品等,明确了其食品属性,这一规定将桃胶纳入食品管理范畴,而非药品。

从实际应用看,桃胶的定位更偏向“药食同源”或“普通食品”,所谓“药食同源”,指部分物质既有食用价值,也有传统药用价值,但需符合现代法规,目前国家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名单”(如山药、大枣等)中未包含桃胶,因此桃胶不属于法定“药食同源”目录,而是作为“新食品原料”或普通食品管理,市场上桃胶产品多以“食品”形式销售,如桃胶银耳羹、桃胶皂角米糖水等,其宣传重点也集中在“美容养颜”“润肠通便”等食品功效,而非治疗疾病。

桃胶属于药材吗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常将桃胶的“药用功效”夸大,如宣称“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等,但这些说法缺乏现代医学证据支持,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半乳糖、阿拉伯糖及少量蛋白质,虽含膳食纤维,但含量有限,其“润肠通便”作用更多源于膳食纤维的物理作用,而非药物活性成分,若将其当作药物使用,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因过量食用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不良反应。

为更清晰区分桃胶的食品与“传统药用”属性,可参考下表:

属性 食品定位 传统药用定位
法规依据 《新食品原料公告》《食品安全法》 古代医籍记载(无现代药品审批)
主要用途 食品原料,制作甜品、羹汤 辅助调理血淋、痢疾等(民间偏方)
安全性评价 需通过现代食品安全评估,限量使用 缺乏现代毒理学研究,传统用量不明确
注意事项 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 不可替代药物,需遵医嘱(传统认知)

综上,桃胶在传统医学中曾被视为药材,但现代法规明确将其归类为食品(新食品原料),不属于法定药材,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桃胶,将其作为普通食品适量食用,切勿迷信其“药用功效”而替代正规治疗,对于有特定健康需求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因误用带来健康风险。

桃胶属于药材吗

相关问答FAQs

Q1:桃胶可以长期每天食用吗?
A1: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桃胶虽为食品,但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腹胀、腹泻等,一般建议每周食用2-3次,每次10-15克(干品),且需充分泡发、煮熟,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消化功能较弱者)应谨慎食用,必要时咨询医生。

Q2:桃胶能辅助降血糖或治疗糖尿病吗?
A2: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桃胶具有降血糖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虽然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可能延缓糖分吸收,但效果有限,且无法替代药物,糖尿病患者需遵循医嘱,通过规范用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血糖,切勿依赖桃胶等食品“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安康有哪些特色药材?各自有何独特用途?
« 上一篇 前天
中草药川蜀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