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花药材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与使用方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月月花,又名月季花、月月红,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干燥花,因其花期长,几乎月月开放而得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其性甘、温,归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尤其在妇科疾病调理中应用颇多。

月月花药材

从植物来源看,月季为直立或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有短粗钩状皮刺,小叶3-5片,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有锐锯齿,花瓣倒卵形,有红、粉、白等色,花期4-10月,几乎全年开花,故得“月月花”之名,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多于夏季花半开时采收,阴干或低温干燥,以花朵完整、色紫红、香气浓者为佳。

月月花的化学成分复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挥发油(主要为香茅醇、橙花醇、牻牛儿醇等)、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等)、鞣质、有机酸(没食子酸、绿原酸等)、酚类及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是其香气的主要来源,也具有抗菌、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则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等活性;鞣质则有收敛止血、止泻的功效,这些共同构成了月月花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在临床应用中,月月花常配伍其他中药使用,若治月经不调、痛经,可配当归、川芎、红花等,以增强活血调经之效,如《本草纲目》记载月季花“活血,消肿,敷毒”,对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尤为适宜;若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可配柴胡、香附、白芍等,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痈肿疮毒,鲜品捣烂外敷,能活血消肿、解毒止痛,现代临床还发现,月月花对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有一定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疾病。

用法用量方面,月月花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6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使用时需注意,因其性温,故血热崩漏、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忌用,以免动胎;月经过多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加重出血倾向,月月花宜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避免香气散失。

月月花药材

为更直观展示月月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现将部分核心成分列表如下: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挥发油 香茅醇、橙花醇 抗菌、抗炎、舒缓情绪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 抗氧化、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
鞣质 没食子酸 收敛止血、止泻、抑菌
有机酸 绿原酸、没食子酸 抗氧化、抗炎、促进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辨证论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月月花虽为常用花类药材,但其药性温和而不温燥,活血而不峻猛,恰如其“月月开放”的特性,在调理气血、舒缓郁结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体现了传统中药“天人相应”的智慧。

相关问答FAQs

Q1:月月花和月季花是同一种药材吗?
A1:是的,“月月花”是月季花的别称,二者为同一种药材,均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月季的干燥花,因月季花期长,几乎每月开花,故得名“月月花”,而“月季花”则更常用,两者在药用上无区别,功效、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完全一致。

月月花药材

Q2:月月花可以长期用来调理月经不调吗?
A2: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月月花调理月经不调,月月花性温,擅长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如经行不畅、经血有块、小腹胀痛等),但若属血热或阴虚血燥型(如经色鲜红、量多、手足心热等),长期服用可能加重症状,长期用药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导致月经紊乱,建议在中医师辨证后,根据体质和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一般以短期使用(1-2个月经周期)为宜,症状改善后即停药或更换调理方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榴皮
« 上一篇 前天
凤尾子药材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