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结晶,其形态多样、功效各异,准确识别是安全应用与传承文化的基础,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通过分类整理与图文对照,为学习者、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直观的识别参考,助力合理用药与传统医学传播,以下按药用部位分类,列举常见中草药及其核心信息,并附图片获取途径与注意事项。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按药用部位分类)
根及根茎类
此类中草药多生于土壤,富含活性成分,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类别之一。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黄芪 | 北芪、膜荚黄芪 | 根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用于气虚乏力、自汗 |
甘草 | 国老、甜草 | 根及根茎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人参 | 园参、吉林参 | 根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用于体虚欲脱 |
当归 | 干归、秦归 | 根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
丹参 | 赤参、红根 | 根及根茎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冠心病、心绞痛 |
茎类
包括木质茎、草质茎及藤茎,多具通络、舒筋等功效。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桂枝 | 柳桂、嫩桂枝 | 嫩枝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风寒感冒、关节痹痛 |
桑枝 | 嫩桑枝、桑条 | 嫩枝 | 祛风湿、利关节,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
鸡血藤 | 血风藤、大血藤 | 藤茎 |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
叶类
多具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等作用,部分可鲜用或晒干入药。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薄荷 | 番薄荷、苏薄荷 | 地上部分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
紫苏叶 | 苏叶、赤苏 | 叶 |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风寒感冒、脾胃气滞 |
艾叶 | 艾蒿、灸草 | 叶 |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虚寒性出血、痛经 |
花类
多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多用于疏肝、清热、凉血。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金银花 | 双花、忍冬花 | 花蕾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痈肿疔疮、风热感冒 |
菊花 | 甘菊、白菊 | 头状花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风热感冒、目赤昏花 |
红花 | 红蓝花、草红花 | 花 |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痛经、闭经、癥瘕痞块 |
果实类
包括成熟果实或未成熟果实,多具消食、理气、收敛等功效。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枸杞 | 甘杞、枸杞子 | 成熟果实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肝肾阴虚、腰膝酸软 |
山楂 | 山里红、红果 | 成熟果实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肉食积滞、泻痢腹痛 |
枳实 | 酸橙、江枳实 | 幼果 |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积滞内停、便秘腹满 |
种子类
多富含油脂或蛋白质,具润肠、安神、补益等作用。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决明子 | 草决明、马蹄决明 | 成熟种子 |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目赤涩痛、便秘 |
酸枣仁 | 枣仁、山枣仁 | 成熟种子 | 养心补肝、安神助眠,虚烦不眠、心悸多梦 |
薏苡仁 | 薏米、苡仁 | 成熟种仁 |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水肿、脾虚泄泻 |
全草类
包括地上全草或带根全草,多具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名称 | 别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蒲公英 | 婆婆丁、黄花地丁 | 带根全草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乳痈、疔疮肿毒 |
鱼腥草 | 蕺菜、折耳根 | 地上部分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肺痈、热淋 |
车前草 | 车轮草、猪耳朵草 | 全草 |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湿热淋证、水肿尿少 |
图片获取与使用注意事项
- 权威来源:建议参考《中国药典》附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中药图像库”、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等专业平台,确保图片与实物特征一致。
- 形态特征:识别时需关注植物根、茎、叶、花、果的形态(如黄芪的“菊花心”、金银花的“二歧聚伞花序”),以及气味(如薄荷的清凉味、鱼腥草的特异腥味)。
- 安全警示:部分中草药外形相似但功效迥异(如“五加皮” vs “香加皮”),或有毒性(如附子、乌头需炮制后使用),切勿仅凭图片自行采药,需在专业指导下应用。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对普通人有什么实际帮助?
答:对普通人而言,该目录能帮助快速识别身边常见中草药(如蒲公英、薄荷、车前草等),了解其基本功效与药用部位,避免误用有毒品种(如误将断肠草当金银花),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的参考,如认识枸杞、菊花等药食同源植物,合理搭配饮食调理身体,但需注意“药食同源”不等于“无副作用”,长期使用仍建议咨询中医师。
如何确保中草药图片识别的准确性?
答:为确保准确性,需结合“多特征综合判断”:一是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如草本或木本、单叶或复叶),二是关注细节特征(如花瓣数量、果实形状、根的断面纹理);二是参考生长环境(如薄荷多生于水边,蒲公英常见于田间);三是优先选择标注拉丁学名、产地、采集时间的专业图片,避免非权威来源的模糊或错误图像;对于药用部位(如“麻黄茎”与“麻黄根”功效不同),需特别注意区分,必要时咨询中药师或植物学专家进行实物鉴定。